“嗡嗡嗡……”“沙沙,沙沙……”如火如荼的大修正紧张地进行着,往日里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核岛厂房今天却显得格外清静,只剩下研磨机电机运转和研磨板与金属摩擦发出的声音。
他的眼睛就是尺
此时作业人员正在研磨RIS168VP闸阀,这是装料前的最后一道“坎”了,但却卡着项目组整整两天。
两天的时间里,好几位研磨方面的高手都尝试挑战过这个闸阀,但结果均未有改变——密封面蓝油试验合格,但阀门密封性水压试验不合格。按往常经验推论,蓝油试验一般就是最终结果的“风向标”,可这次似乎“失灵”了,众人心中不禁纳闷,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随着装料节点越来越近,大家甚至都开始怀疑不是闸阀的问题,而是阀座焊缝出现泄露了,如果此推论为真,那重新焊接所需的时间将给装料计划带来“致命打击”。
紧要关头,大修队长果断向正在参加另外一个机组大修的老师傅发出了求助,这位老师傅就是中广核数一数二的研磨高手、阀门主管技师——樊斌。
在紧急开通授权后,樊斌亲自披挂上阵。只见他先是了解了维修的详细过程,然后查看了蓝油试验结果。在围着闸阀转了好几圈后,突然他直起身子,对大家说道:“阀瓣与阀座角度匹配度不够。”
听他一言,众人一愣,樊斌竟然断定研磨不合格!可眼前的蓝油试验结果明明可以证明阀瓣与阀座的角度是匹配的。樊斌没有再多争辩什么,而是拿起了研磨机。经过两三小时的不断调整匹配角度的研磨后,他放下研磨机,旁边的同事连忙开始进行蓝油试验。
“诶?樊师傅磨过后,好像确实不太一样。”只见蓝油印记清晰、均匀、饱满,显得比前几次都要标准不少,而随后的密封性水压试验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试验一次性合格。樊斌力挽狂澜,成功保证了后续装料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北京冬奥会上,速滑名将王濛的一句“我的眼睛就是尺”瞬间出圈,有同事看到之后,在部门群内打趣道:“我们樊师傅也不赖,他的眼睛就是尺。”察旁人所不能之细微,这就是精于研磨的樊斌。
“研磨不能光靠手上功夫”
1995年,樊斌从技校毕业后便投身核电事业,刚毕业的他已经有着扎实的钳工基础,动手能力极强,手上功夫很稳,因此在大亚湾、宁德、红沿河等核电站的安装建设期间,樊斌安装维修了大大小小各种类型不计其数的阀门,处处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身影。
尽管樊斌已是研磨领域的一把“好手”,但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对研磨的理解,他常向后生们说“研磨的力度、角度、时间都会对研磨结果造成影响,你们都可以练出一双稳重的手,但更应该想想,如何准确判断缺陷、应该用什么研磨手法。”
这又何尝不一种“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呢?这种“宗师”式发言,其实正是樊斌多年磨练下得出的经验之谈。
还记得在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热试阶段,工作人员发现某阀门存在内漏情况,这个阀门属于一回路重要阀门,重要性不言而喻,所幸的是设备还处于质保期内,因此电厂连忙委托了外方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然而这“外来和尚”也有“念不好经”的情况。厂家人员研磨了好几次,阀门内漏缺陷依然存在,这时电厂想到了在安装建设期间一直表现优异的樊斌。樊斌在检修现场看了外方人员的研磨过程,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他们没有使用能够保证密封面平面度的研磨整板进行研磨,此外他们虽然对阀门密封面粗糙度有着严格要求,但对平面度要求却比较松懈。樊斌敏锐地意识到,密封面平面度正是影响阀门内漏的“罪魁祸首”。
最终,在樊斌的建议与努力下,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修正,并很快完成了阀门的研磨,而结果也一如他推测的那般,调整过后的阀门顺利通过了验证。
后来,为了能安心地让机组商运,电厂特地委托樊斌把一回路重要的阀门又重新研磨了一遍。他高超的技能不仅赢得了电厂的感谢信,也赢得了所有领导和同事的敬佩。
旋转的研磨机与一颗定心
升降式逆止阀多次贯穿件不合格,樊斌发现了研磨工具对中性差,调整了研磨工具一次研磨合格;核岛自主大修研磨人员紧缺,难度较大的阀门又磨不出来,樊斌一人扛下了所有高剂量的研磨工作……像这些突发紧急又难搞定的情况,樊斌自己都记不清楚处理过多少起了,到最后大家都记得研磨搞不定就要找樊斌。
除了高超的研磨技能,让同事们更加钦佩的是樊斌在大修工作中的担当和坚守。
大修低低水位期间的关键在于核岛阀门项目,核岛阀门项目的关键则在于RCP和RRA系统连接的四个大闸阀。每次大修这几个阀门的检修工作都会成为低低水位的关键路径,设备重要,标准严格,容不得半点差池。而这里正是樊斌的“责任田”。
身为核电大修人,樊斌深知核安全的重要性。在阀门检修过程中,除了不辞辛苦的全程见证、监督、纠正,樊斌也格外注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反馈——以前发生过阀杆拉伤的情况,那就多检查阀杆的各个配合尺寸,看看盘根安装的过程和对中性,确保同样的错误不出现第二次。
维修工作有很多都是重复的,大修干了一轮又一轮,阀门修了一次又一次,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很少人能保证持久的平常心,樊斌也不例外,有时候累了疲了,他也会发发小牢骚,但每当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每当大修中出现重要的工作、高剂量的工作、高风险的工作,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研磨机在密封面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磨掉了杂质和缺陷,岁月在大修中疾驰一年又一年,荡平了棱角。随着时间流逝,樊斌的经验越来越多,技能越来越强,但在洗尽铅华后,留下的正是一份最朴素的坚守。
脚踏实地,承担好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戒掉浮躁,不断打磨好自己的技能。樊斌用行动雕刻着属于自己的那颗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