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发行金融债券募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随着金融支持基建投资的一系列举措落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子弹”陆续打出。
上海证券报近日获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注册成立基础设施基金,并完成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
为支持基建投资,政策性金融先后经历两次加码。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存贷款在规模和结构上更好匹配,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支持开发银行、农发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据悉,开发银行、农发行在取得银保监会批复后,于第一时间注册设立基础设施基金公司,并完成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从工具设立到首批项目资本金投放,用时不到一个月。
7月20日,农发行成立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并于7月21日投放全国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助力撬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7月21日,开发银行成立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出资13.07亿元,支持山西省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山西离石至隰县段工程项目和河南安阳豫东北机场项目,有效解决了制约项目建设进度的资本金缺口问题,为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运提供了资金保障。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认为,缺乏资本金往往成为基建发力的最大梗阻,追加8000亿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还需要等资本金先投入。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能够有效缓解梗阻,避免三季度基建资金断档,也能发挥其市场化运作优势,提高投资效率。
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投资规模要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二是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三是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四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
从投资方向上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政策效能释放还有相当大空间,并能撬动大量社会资金,要以市场化方式用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综合效应和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如今,各地重大项目已逐步到位,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提供先决条件。
据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日前介绍,开发银行、农发行已积极和一批成熟项目进行对接,将依法合规加快投放,很快就能实现资金投放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