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石墨电极系统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8日起对涉案产品征收23%-74.9%的反倾销税。
本案倾销和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2020年底,损害调查期为2017年1月1日至倾销和损害调查期结束。
除部分欧盟极少生产的石墨电极外,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四家炭素企业、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辽宁丹炭),以及南京扬子碳素集团旗下三家公司等中国企业出口至欧盟的产品,将被征收反倾销税。
石墨电极是一种耐高温的石墨质导电材料,是炼钢业、炼硅业及黄磷冶炼业的重要消耗材料。
数据显示,国内石墨电极企业格局较为分散。截至2021年底,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方大碳素)拥有石墨电极年产能29.5万吨,市占率达17.18%,是行业老二辽宁丹炭的近三倍。
欧委会发布的长达31页的公告,详细论述了包括中国机电商会(CCCME)、欧洲钢铁协会(Eurofer)、进口商、中方出口商等多方在裁定过程中的论点及论据。
本反倾销诉讼的原告为欧洲钢铁协会、法国益瑞石公司(Imerys)、俄罗斯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NLMK)欧洲部、米萨诺公司(MISANO)等;应诉方为中国机电商会、方大碳素等企业。
不愿具名的中方企业人士表示,中方始终在积极应诉,对于终裁结果及相关影响不便透露。
2021年2月17日,应三家欧盟企业于当年1月4日提出的申请,欧委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石墨电极系统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当年10月15日,欧委会对该案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
欧委会认为,中国对欧出口产品增加,损害了欧洲的相关产业。2020年,欧洲因钢铁产能下降以及疫情等原因,对炭素需求下降,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同比增长12%,市场份额达33.8%,增加11.3个百分点;欧洲工会企业等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61.1%下降到2020年的55.2%。
案件调查涉及产品重叠度、石油焦的来源及成本、运输费用、电力、计算方式等多个参考标准,中国机电商会、方大集团、辽宁丹炭等中方主体均提出了质疑,认为欧委会采用的标准存在扭曲。
案件调查涉及产品重叠度等多个参考维度。中国机电商会、方大集团、辽宁丹炭等中方主体均提出质疑,认为欧委会采用的标准存在扭曲。
但大多诉求被欧委会驳回,理由是中方企业并未提出更优或者不扭曲的基准或标准。
中国是石墨电极出口大国。资料显示,近年海外对中国石墨电极出口反倾销调查不断,这是由于国内石墨电极价格低廉且品质逐步上升,出口量逐年提升的缘故。
自1998年起,印度、巴西、墨西哥及美国先后对中国石墨电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
数据显示,中国石墨电极主要出口地区包括俄罗斯、马来西亚、土耳其、意大利等。
2017-2018年,海外石墨电极产能逐步退出,美国GRAFTECH、德国西格里SGL等公司不断缩减产能,并分别关闭国外工厂三家,减少约20万吨产能,海外供需缺口加剧,带动中国石墨电极出口需求回升。
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中国石墨电极出口量有望达到49.85万吨,较2021年增长17%。
而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石墨电极产能为175.9万吨。出口量为42.6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7%,创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
石墨电极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弧炉炼钢、矿热炉冶炼黄磷、磨料及工业硅四个行业,其中电弧炉炼钢需求较大。
资料显示,2020年钢铁行业对石墨电极的需求约占总需求量一半。若只考虑国内需求,电弧炉炼钢消费的石墨电极占约总消费量八成。
分析人士指出,石墨电极属于高耗能、高碳排行业,伴随着政策从控能耗向控碳排转换,石墨电极供需格局将迎来明显改善。短流程电炉钢相较于长流程钢厂有明显的控碳优势,石墨电极行业需求有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