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黑浑浊的工业废水,流经一组碳化硅陶瓷膜装置后,立即变得清澈洁净。这套神奇的装置出自一家鄂州本土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解决饮用水安全、高难工业废水、城市黑臭水体等重大水环境安全问题上,陶瓷膜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公司副总经理陈常连介绍说,碳化硅膜材料坚固耐久,维护成本大大降低,且使用寿命长。
近年来,鄂州不断深化与武汉高校院所合作,探索专家教授“科学研究在武汉,成果转化在鄂州”的模式。迪洁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科研在武汉,转化在鄂州
作为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化硅膜生产企业,迪洁膜的诞生可谓是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的成功范例。
陈常连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全程参与了碳化硅陶瓷膜的研发,见证了陶瓷膜产业化的全过程,目前主要负责技术。 近年来,鄂州谋求转型发展,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由于武汉工程大学具有区位优势,成为了鄂州市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该校的碳化硅陶瓷膜研究成果,也于2016年被鄂州相中。
“市领导到学校来调研之后,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把项目带到企业去孵化。”陈常连说。
由鄂州市政府全资投资公司——鄂州市昌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资3800万元,武汉工程大学的教授团队以技术及专利作价2128万元技术入股,共同在鄂州组建了迪洁膜这家公司,共促碳化硅陶瓷膜技术成果转化。
成为领先,先要对标领先
陈常连说,迪洁膜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膜分离行业的引领者。
要想做到行业领先,一开始就要对标全球最先进的企业——丹麦利态(Liqtech),这也是公认的世界领先的碳化硅膜技术供应商。
“陶瓷膜这个领域,国内很多人在做,我们做的是纯碳化硅,支撑层与膜层的纯度皆达到99.5%,可长时间耐强酸、耐强碱。”陈常连告诉记者,迪洁膜拥有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20多个,产品的部分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nm孔径精度膜已经量产,实验膜孔径精度已达到10nm。
2019年,该公司的核心科技成果——“高性能碳化硅陶瓷膜制备成套技术与产业化”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技术在世界固液分离领域保持领先。
从立项到研发、完善、转化,形成产业,历时8年,迪洁膜最终成功实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品供不应求,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
2019年销售收入为800万,2020年为1500万,翻了一倍。目前,公司正在扩产能,从过去的月产300支提升到3000支,今年的营收也有望突破6000万,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到鄂州,名利双收
由武汉工程大学一群教授专研的技术,最终如愿实现产业化,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4年初,省政府《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出台,对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方式和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进行重大改革,赋予科研团队研发成果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2016年10月,《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施行,对产权清晰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优分配方案,鼓励研发人员以专利入股。
高校、院所研发团队在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其所得不得低于70%,最高可达99%,这在全国率先开启先河。
社会资本的介入,让公司的市场开拓更进一步。
70后冯镜宇,曾是陕西一位油品生意人,主要代理进口品牌液压油、清洗液。2017年,他在网上看到徐慢教授团队的“碳化硅陶瓷膜产业化”信息,采购了迪洁膜第一台碳化硅陶瓷膜组合装备,安装在陕西一家车企用于处理危废,使这家企业处理危废年成本从700万元下降到100万元。
经过多年市场摸爬滚打,冯镜宇认定了碳化硅陶瓷膜的前景,2019年他通过购买股权加入迪洁膜科技公司共同创业,被委任总经理,公司的总股本也达到了5800万,蛋糕越做越大。
近年来,鄂州借力武汉高校优质资源,建立了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东湖高新科技创意城、光谷联合科技城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像迪洁膜这样的公司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