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场格局多变,三五年河东,三五年河西。
12月7日,晶科能源(JKS.US)披露2020年三季度报。Wind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7.05亿元,同比增长27.15%。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6.07亿元,同比增长14.77%。
晶科能源方面还预测,2020年全年光伏组件的总出货量将在18.5GW~19GW。而相比2020年年初,其曾预测全年光伏组件出货在18GW~20GW,最高预期有所下调。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6天前(12月2日),隆基股份(601012.SH)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隆基股份光伏组件出货量突破20GW,中国光伏企业的纪录再次被隆基改写。
随后,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朋友圈转发该信息,并表示“2020年,隆基20岁,在昨天(12月1日)组件出货达到20GW”。
如果不出意外,隆基股份将摇身变为全球光伏组件出货第一供应商。同时,这也意味着,隆基股份的行业地位将由全球光伏硅片龙头变为全球光伏硅片和组件双龙头。
这样的变化在今年上半年已有迹象,更是在业内的预料之中。
光伏咨询机构PV InfoLink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晶科能源仍然占据全球组件出货龙头宝座,然而一路以黑马之姿抢占市场的隆基股份紧随其后,首度拿下上半年出货第二名的宝座。
对于今年出货大增的原因,隆基股份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主要受益于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的表现。“原本我们国内出货第一,今年海外市场又大增。”
记者注意到,隆基股份从2017年起组件出货问鼎国内市场第一。而隆基股份在海外市场的发力始于2018年“5·31”新政落地之后,要晚于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企业。近两年,隆基股份针对海外市场在人员、市场和品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全球化布局。
发生在2020年的一个重要动作是,上半年,隆基股份以17.8亿元收购宁波江北宜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进一步完善全球电池和组件产能布局,增强海外市场竞争力。
对于隆基股份的崛起,晶科能源一位海外市场负责人并不惊讶,其告诉记者:“隆基一直很猛。各自赚钱,没有什么好比的。”
事实上,截至2019年,晶科能源已经连续四年坐拥光伏组件出货“老大”位置,其订单交付更倚重海外市场,海外出货占比超80%,而隆基股份的组件海外出货占比为67%。
记者了解到,2021年两家企业的组件出货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某一线光伏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在快速扩产背景下,2021年隆基股份的出货目标预计定在45GW,晶科能源定为35GW,业内人士基本都知道。
对此,隆基股份方面告诉记者,2020年年报应该会详细公布2021年的相关产能和出货目标,需要等待公告进一步发布。晶科能源方面称,目前应该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明年的出货指标。
按照企业预期,到2020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和组件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75GW和30GW以上。晶科能源在三季度报告中提及,到2020年底,公司单晶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年产能将分别达到20GW、11GW(包括N型电池800MW)和30GW。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特别是受制于下半年光伏上游供需不平衡致价格飙涨影响,光伏一体化龙头产能正进一步加快布局,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和晶澳科技等尤其明显。
与竞争对手的凶猛进攻、势头正盛相比,晶科能源则紧锣密鼓地在资本市场上布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产能快速扩产的这几年,相比A股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融资受限是晶科能源的短板。
今年9月,晶科能源宣布拟分拆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赴科创板上市,并于10月底完成了该子公司的一轮股权融资计划。
在新旧产能交替,大尺寸之争迟迟不休的背景下,不可忽视的是,在硅片和组件环节上的其他竞争对手同样是“虎视眈眈”。
中环股份在单晶硅片方面仅次于隆基股份,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越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2019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42GW,出货65.48亿片;中环股份单晶硅片合计产能33GW,销售量51.44亿片。
在扩产潮之下,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两家企业更是呈现明暗交锋。资料显示,隆基股份2020年底硅片产能达到75GW以上,中环股份则公布到2023年硅片产能目标为85GW。不仅如此,中环股份还在组件环节加大布局。
数日前刚当选中环股份董事长的李东生曾表示,中环股份要实现新能源材料(硅片)全球TOP1,新能源组件全球TOP3,半导体材料(硅片)全球TOP5。
尤其是,在2019年8月首推210尺寸大硅片之后,中环股份可谓引领了整个光伏行业的新一轮产能变革,搅动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另外,作为推动210尺寸产能的主力军,昔日老牌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的动作表现抢眼。天合光能证券代表告诉记者,按照公司战略规划,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光伏组件产能不低于50GW,其中80%以上为210尺寸的组件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