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日美德韩齐夹击,自主新能源汽车四面承压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 竞争|2018-08-21 10:53:21|来源 禾颜阅车
摘要 在7月销量前十的车企中,也仅有华晨宝马一家合资车企入围。但是,合资车企已经拉开新能源汽车逆袭大戏,2018年,合资品牌已经有20多款新能源新车上市,大部分车型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车市...

    在7月销量前十的车企中,也仅有华晨宝马一家合资车企入围。但是,合资车企已经拉开新能源汽车逆袭大戏,2018年,合资品牌已经有20多款新能源新车上市,大部分车型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随着合资汽车厂商的布局和落地完成,其产品发力已经箭在弦上,合资车企已经拉开新能源汽车逆袭大戏,四面承压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只有提高核心技术和体系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PK中取胜。】

  7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万辆和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6%和47.7%。1-7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在7月销量前十的车企中,也仅有华晨宝马一家合资车企入围。  

  但是,合资车企已经拉开新能源汽车逆袭大戏,2018年,合资品牌已经有20多款新能源新车上市,大部分车型定位于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长安福特、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雷诺、广汽三菱等各大合资品牌均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规划,将对国内自主品牌的市场形成一定的威胁。合资车企已经全线吹响了新能源汽车逆袭的号角。

  日系合资全线发力

  相比丰田、本田,日产在华的电动化步伐更快。

  日产汽车规划,未来五年内,日产计划斥资1万亿日元(约613亿元人民币)加码该领域,日产聆风(纯电动车)在全球累计销量已达到30万辆。按东风汽车和日产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有限”)的计划,到2022年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30%,同时,电动化关键零部件三年内100%国产化,实现中国电动车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到2022年,东风有限将逐渐导入日产的纯电动技术和e-POWER等动力技术,且旗下四大品牌(东风日产、东风启辰、东风英菲尼迪、东风汽车)将推出20款纯电动车。东风有限今年将推首款纯电动车是轩逸·纯电,轩逸·纯电基于热销车型——燃油版轩逸打造而来,轩逸上半年总销量超21万辆,连续多月蝉联热销家轿榜首。 

  丰田汽车则计划,2030年前在全球电动化汽车的销售达550万辆以上,其中,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力争年销售达100万辆以上。2017年丰田汽车就发布了包括HEV(混合动力车型)、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EV(纯电动车型)、FCEV(燃料电池车型)在内的新车规划。丰田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都属于积分压力较大的厂商,这两大合资品牌都加速了新能源车的推出。一汽丰田投资17.62亿元对泰达工厂进行了改造,为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12万辆。一汽丰田还将投放卡罗拉PHEV版和纯电动奕泽IZOA。广汽丰田将推出的首款纯电动SUV——ix4 EV,是广汽集团导入到广汽丰田进行生产制造的首款车型。总体战略,丰田合资新能源车是借用中方成熟新能源车打造。

  对于积分压力更为严峻的“SUV世家”广汽三菱来说,推出新能源车型是个单向选择题。目前,广汽三菱通过导入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车型,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车——基于传祺GS4 PHEV打造的祺智PHEV。接下来,广汽三菱还将推出E-more纯电动概念车,其量产车型有望于年内上市。

  德系合资全线加速

  稳重的德系车企已经完成了在新源源汽车方面的打基础阶段,开始加速推进。  

  大众汽车则规划,2025年前,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推出40款新能源车。2019年起,大众集团每月将至少推1款新能源车。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的新能源车有大众e-Golf(进口引入)、大众e-up电动版等。接下来大众将在MQB等现有平台上投产新能源车型,逐步实现MEB平台的生产。大众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将在技术和供应链等方面深入本土化,目前,大众已经与江淮、西雅特共建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及核心技术。此外,大众已经在天津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机项目。

  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在新能源车型推出较为滞后。不过,上汽大众途观L PHEV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这将成为大众品牌首款在国内量产的新能源SUV。途观L PHEV动力方面搭载1.4T发动机与最大功率为85kW的永磁同步电机,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可达52km,百公里综合油耗为1.9L。其他新能源车型推进方面,辉昂PHEV插电混动车、全新朗逸正纯电动版、上汽斯柯达的柯迪亚克插电混动版车型,也都在排队状态。大众汽车的另一家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大众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新能源战略,并在明年推出插电混动以及纯电动产品。根据之前的规划,预计一汽-大众明年将推出高尔夫纯电动、宝来纯电动、迈腾PHEV以及TAYRON PHEV四款产品。  

  新能源走在前面的宝马则提出,到2025年,宝马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出25款新能源车,并计划占有电动车市场15%-25%的份额。宝马计划在2018年将电动汽车的销量提升到至少14万辆,2019年底超过50万辆。2017年,宝马集团全球汽车销量达到246.3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3万辆。目前,宝马已经在全球投放了共计10款电动化产品,包括BMW i3、BMW i8、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BMW X5插电式混合动力等5个车系共9款新能源车型,是目前豪华车品牌中新能源产品最丰富的车企业。

  宝马在中国已经推出了6款新能源车。今年,宝马还与长城汽车建立了合资公司,发布了光束汽车,主要生产纯电动宝马 MINI车型。目前合资公司项目已经落户张家港,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投产。  

  奔驰将投资100亿欧元用于新能源车研发,并计划在2022年前发布超过50款新能源车,同时旗下的传统燃油车将全部停产停售。而到2025年,奔驰的新能源车销售将占15-25%。奔驰也加速其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布局,戴姆勒与北汽共同投资建设了纯电动生产基地和动力电池工厂。今年2月,北京汽车与戴姆勒还共同宣布,双方将投资超119亿元打造北京奔驰全新的新能源豪华车生产基地。8年前,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就与比亚迪合作推出了腾势纯电动汽车,但销量不太乐观。总之,一系列新能源动作将在中国市场展开。

  美系合资全线布局

  两家美系合资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则可以用全线来形容。

  福特汽车则规划2020年前福特将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2025年前,福特品牌70%在华销售的车型都将提供电动车版本。为此,福特汽车与众泰汽车组建了纯电动乘用车合资公司,福特方面还计划将投入总计45亿美元开发13款纯电动车型,并在2020年前引入中国市场。此外,福特将在2019年年初推出一款入门级中型SUV——Territory。该款SUV由福特与江铃汽车联手开发,并同时提供汽油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车型,是福特第一款新能源车型。据悉,福特Territory专为中国市场研发,它与即将于下半年上市的新一代福特福克斯和新福特福睿斯都是福特2025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汽通用发布的电气化发展规划,上汽通用将于2020年前在华推出共计10款新能源车,并于2023年实现在华新能源车型总数再翻一番,达到20款。而到2025年,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全球品牌旗下在华将近全部车型都将实现电动化。2020年上汽通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含混合动力)将达到15万辆,到2025年将扩大到50万辆。目前,上汽通用已经在产品线上完成了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以及纯电动全覆盖的格局。同时,通用与本田共同在美国成立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合资公司,未来将增加氢燃料电池车型。除此之外,上汽通用还投入了17.2亿元组建电池组装厂,欲实现旗下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国产化。 

  上汽通用在国内拥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五菱及宝骏品牌,旗下已有3款新能源产品投放中国市场,分别为凯迪拉克CT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别克VELITE 5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及宝骏E100纯电动车。不久之后,别克VELITE 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其姊妹车型VELITE 6纯电动车也将陆续上市。据别克官方统计,截至今年5月,通用汽车在华新能源车产品的累计纯电动行驶里程已超过7500万公里。

  韩系合资也不手软

  北京现代也加速了本土化新能源布局。到2020年之前,北京现代将推出9款新能源车,且未来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将超过10%。到2025年,现代汽车计划将推出38款新能源车,涵盖混合动力车、插电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现代汽车已经开发了IONIQ项目,并于2016年发布了新能源战略“NEW”计划,实现了在同一平台开发HEV、PHEV和EV三类车型的技术突破。8月7日,北京现代上市了全新索纳塔PHEV,官方指导价22.28-25.68万元,补贴后售价18.98-22.38万元。

   点评:

  合资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着很强的技术积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市场前景不明,自主品牌抢得了市场先机,只有少量的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作为“陪衬”。但随着合资汽车厂商的布局和落地完成,其产品发力已经箭在弦上,合资车企已经拉开新能源汽车逆袭大戏,接下来的新能源市场将是自主品牌与合资的较量。自主新能源在四面承压的市场环境下,关键是要练内功,提高核心技术和体系化能力的竞争力,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