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品质革命,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加快转变过程中,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这是破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从国际市场竞争看,这是缩小与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品种结构、产品品质、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差距,赶超世界一流制造业国家的内在要求;从国内消费需求看,是制造业整体品质、产品质量与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满足国民消费从“有”向“优”升级的现实需要。加快完成这样一场革命,首先需要至少包括关涉制造业的企业、政府、人才层面的全方位的文化变革,并由此充分释放这些层面因素在品质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进而达到“品质革命”的目的。
推动“品质革命”,需要制造文化的新建塑。企业是“品质革命”的主体,文化是“品质革命”的生命。重塑制造文化,必须充分树立和发挥工匠精神,从消费者体验出发,用创造性思维开发创新性产品,从依靠简单劳动转变为更多依靠智慧,使企业价值创造超越单纯的生产目的,超越单纯的质量过硬追求,用智慧创造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财富,用尽善尽美的消费体验实现文化价值。在这个制造文化理念下,转变企业目标定位和竞争策略,考究产品品质、注重生产细节,提升企业文化价值创造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推动“品质革命”,需要政府治理文化的大变革。政府治理文化是治理之魂,是融入在治理主体及其行为过程中的价值理念及法治追求,也是由规范政府行为的准则制度、约束行为主体的治理范围、以及治理主体的行为范式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制造业的“品质革命”,也是政府职能的一场革命。这就首先要不断加快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服务的治理文化转型,在治理理念彻底转型的基础上,做好政策和制度环境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完善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构建激励机制,使企业专注创新驱动、品牌变革,推进“品质革命”。
推动“品质革命”,需要对技能人才队伍再认识。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实现“品质革命”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必须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作为人才保障。就是要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向高素质技能人才要高质量“制造红利”,培养大批优秀的一线产业工人,孵化未来大国工匠。这些年,职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人才规模和培育质量有了很大扩大与提高。推进“品质革命”,需要重新审视新时代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制造强国使命,通过拓宽上升通道、改善评价机制、提高经济政治地位等,让崇尚劳动崇尚技能成为全民共识,从而加快扩大高素质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现“品质革命”夯实坚实的技能人才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两会上释放了多个相关制造业发展的利好信息。制造文化正在不断升华,“放管服”改革正在进一步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正在得到新的大力加强。实现制造业“品质革命”的宏伟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