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会评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强劲的增长动力和持久的发展耐力,中国工业作为立国之本,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成为推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2017年,...
两会评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强劲的增长动力和持久的发展耐力,中国工业作为立国之本,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成为推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
2017年,随着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和世界进入“中国时间”,中国再次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全球人乐于听到中国两会上传来中国工业“第一引擎”强劲、稳健的声音。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工业借助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正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市场”、“中国资本”与“中国标准”,创造出无穷商机,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经升级注入持续活力。但是,中国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动力减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受此影响,各个地区、行业、企业走势分化可能会继续加深,困难挑战相应增多。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新常态增长期,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从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转换。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增长新动能,既包括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既包括供给侧结构性升级,也包括需求侧潜力的释放,还包括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创造适宜的增长环境,释放供需两方面所具备的增长潜力。
2016年,中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中国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市场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实体经济成本有所下降,重点领域补短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可以说,推进中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减法和加法、供给与需求四大关系,又要避免行政化、部门化、碎片化倾向,需要尽快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7年,随着经济转型稳步推进和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中国经济仍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能够有力支撑实际增长率,并且仍将是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一个瘦身与强身并重的过程,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化解结构矛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防控风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中国工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短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工业发展的资金链,即改善工业企业的资本结构入手。中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打造工业发展坚实的产业链入手。长期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未来5年内更深层次地内外发力,抢占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