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高质量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卖,这锅轮不到企业背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16-12-15 11:12:57|来源 观察者网
摘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魔王近日,国内某知名媒体愤怒发问“为何高质量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卖”,这一问题引发国人热议,其他媒体也跟风批评中国出口企业,将它们指责为“媚外仇内、没有良心的商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魔王
       近日,国内某知名媒体愤怒发问“为何高质量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卖”,这一问题引发国人热议,其他媒体也跟风批评中国出口企业,将它们指责为“媚外仇内、没有良心的商人”。
       其实,中国出口企业是被冤枉的——造成这一现象另有原因。笔者将在本文列出几点,抛砖引玉,同各位读者探讨探讨。
       1.中国人均收入相比发达国家较低
       美国不同州,最低时薪标准不同,但对于大部分美国人而言,100元人民币的价值基本是1~2个小时的工资范畴,而对于中国不小比例的民众,意味着要辛苦劳累一整天。
       假如同一件商品可以便宜100元人民币,对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来说,相当于上班偷个懒的功夫,这还是对于收入最低的美国工薪阶层的感觉;如果是中产,可能只是十来分钟就可以赚到。
       因为收入存在差距,在中国,消费者更乐意向卖家讨价还价,降价促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要比发达国家消费者大,即使只是便宜那么几块钱也是如此。
       举个例子。有人需要购买一把剪刀,市场上有两种在售,一种质量好,价格50元,另一种质量差,但标价25元。假设质量好的剪刀使用寿命恰好是质量差的两倍,其他相同,让中国消费者选择,相信大多会选择后者。
       因为质量差的用坏了再买,不至于一下占用50元的采购资金,暂时省下的25元也可以去买其他更需要的油盐酱醋。
       而对于发达国家消费者,选择50元的人会多很多,因为他们认为剪刀坏的太频繁,还得花时间精力去奔波购买,太累,不如一次买个耐用的图个省心,至于“提前花掉的”25块钱差价,并不会太影响日常生活。
       这种消费心理的差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而中国较低。
       2.制造业商品在中国是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消费能力不足而产能很强的国家,市场很容易形成价格战或“薄利多销”局面。这种市场环境下,销售任何本国可以大量生产的产品,都会形成价格恶斗、互相压价,即使中国商人走向海外,也难改这样的习惯。
       当在中国市场上形成价格战时,商品的销售量会暂时增加,这一般不会导致工厂供应不足而价格反弹,反倒逼工厂增加产能(如加班加生产线等),一座座新工厂拔地而起,这样的做法同时可以增加就业,颇受政策鼓励。
       当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形成价格战时商品的销售量增加,对于厂商而言,增加生产线的投入是很高的,同时也认为增加产能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最终的利润可能并没有因此增加。
       对于追求最高利润发达国家企业来讲,盲目追随市场需求扩大产能并不是获取最高利润的最优解,反而继续保持原来的产能,还可以趁势哄抬一下价格牟利。中国的厂商如果这么做,很快就会有别的厂商或替代产品挤占市场。
       原因无他,中国制造在大部分行业里都是买方市场。
       3.品牌附加值
       现实中商品性价比并不会如上例假设的那么一致,同样的东西有的卖的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品牌附加值高。消费者虽然大体知道一个产品的“价格究竟有多高”,但很难知道一个产品的“质量究竟有多高”。
       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美的市场,消费者真正用于分辨产品质量的方式主要是“认牌子”。
       品牌附加值的高低,可以是消费者口耳相传建立的口碑,同时也需要卖家自己吆喝。厂商在投入巨资为自己产品打广告的同时,相对于杂牌厂商,也肯定会为了这些投资而负起更多责任,更努力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把关。
       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除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之外,也在向消费者侧面展示公司的资金实力,这种实力其实也是产品质量的一种隐性保障。更注重产品质量的消费者会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他们希望拥有的高质量商品,即使需要他们来支付其中的广告宣传费用。
       这也是为何会有很多诸如“果粉”、“花粉”的品牌粉丝出现。
       反过来,当一个品牌计划要做大做响,公司就会对自己贴牌或经销的产品质量有更高的标准。
       在过去大约10年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的形象还依然是“质量差、容易坏”,一来是因为当时中国工厂的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更多依赖手工而不是电脑、机器手,二来更重要的原因是海外经销商为了赚取暴利,优先选择从“价格最低”的中国工厂手中采购。
       当大批低质量中国制造商品涌入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时,低廉的价格虽然使其很快占领了市场,但紧跟着的是消费者的抱怨。
       这样的抱怨如果是发生在“一元店”这样的商店其实也并无大碍,但倘若发生在在当地长期做广告,有大批固定消费者群,有很大品牌效应的连锁或大型商店时,这将是给商店招牌严重抹黑的事情,因为消费者除了抱怨“中国制造很垃圾”外,同时也会说“这家连锁店很垃圾”。
       这种品牌方面的负面效应之大,会促使这些商店下次从中国进货时,更注重一下质量。虽然进货成本增加了,但由于本来利润空间就很大,对纯利润的影响稍小,反而在企业形象上大幅减少了顾客的抱怨和负面印象,等同于省下了巨额的广告费,长期下来纯利润可能比之前采购低质量产品时都要多。
       4.消费者保护法的严格执行使得经销商更注重产品质量
       以新西兰市场为例,几乎所有的非一次性的制造业产品在新西兰销售都至少要有1年的经销商质保。中国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但产品涵盖的范围没那么大,发生质量问题时退换难度也较大,相比之下在新西兰退换难度就小得多。
       笔者曾买过一款庭院用的遮阳伞,是当时家具店里最便宜的一款(无论便宜款还是最贵款都是中国制造的)。
       在一年质保快到期的某一天,一个支持伞骨的部件不知怎么的断了,伞面全部软塌下来彻底报废。在从抽屉底部翻出字迹已开始褪色的收据并带着坏伞来到家具店后,经理远远看了伞一眼就同意退换了。
       结果发现这款遮阳伞早已不再销售,于是就直接给我退了款。
       笔者在新西兰退换过不少东西,这件事却是印象最深的。新西兰商店在给顾客办理售后时,几乎不会刁难顾客,不会质疑是否是顾客使用不当而损坏。这伞如果真说我是使用不当,我也无力反驳。
       商店却很痛快地退换了,这并不是因为商店宽宏大量,而是因为损坏的伞会被退回给供货商,而供货商必须遵守这个执行力很强的消费者保障法,必须承担这样的退货风险。
       除非很贵的产品,一般供货商是不会再包船运回中国工厂去退货的,而是直接当垃圾扔掉。(如果商店直接从中国进货,那么商店自己就是这里的供货商角色)。
       供货商会将这些退货损失计入运营损耗,可见这样的服务是需要足够多的利润空间来支撑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是薄利多销的商店肯定无法实现这样的服务。
       当商店或供货商发现某款产品退货太多而造成太多运营损耗时,就会停止销售这款,转而选择其他质量更高些的产品。于是那款中国制造的低质量遮阳伞就这样被国外的商家所抛弃了。
       可见当国外市场对质量更高的产品有需求,并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时,质量太差的产品会自然遭到淘汰。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两种需求和消费能力不同的市场,自然会产生同一个生产商供应两种不同质量的产品的现象。
       这个现象会让中国民族主义者生气,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是中国工厂和经销商的错,也不是谁的错,而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人均收入之间的矛盾”罢了。
       5.中国消费者甚至纷纷海淘
       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已有消费较高质量产品的能力和需求,市场环境也在积极发展,但目前仍有不少行业依然处于“薄利多销者胜”的阶段,且监管相对不完善,在这些行业中,很可能衍生出大量“质次价高”和“假冒伪劣”产品,以至于价格与品牌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产品的真实质量。
       由于这些追求较高质量产品的消费群在国内购物时常被骗中招,因此众多消费者纷纷转向海外代购,除了奶粉、化妆品、保健品等与人体亲密接触的产品之外,甚至有很多人海淘中国制造的商品(如马桶盖)。
       为何会有如此怪现象?除去微信上爆款文章的特殊营销,对国产同类产品和企业不了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达国家的市场秩序要比中国好得多,价格和品牌基本可以反映出产品的质量,以至于一些中国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邮费和代购差价去买一个放心。
       在某些行业内,一款质量较高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直接销售,会被“薄利多销者胜”的混乱市场打压到骨头都不剩,想卖给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消费者又会被“质次价高”的竞争者搅乱,想做响自己的品牌又可能被“假冒伪劣”产品击毁,最终只好走向海外,在海外有序的市场环境之下,才有了市场给予的质量认证,也让中国消费者买的放心。
       结语:整顿市场秩序意义比指责厂商媚外更重要
       面对如此尴尬和“羞耻”的现象,我们一味指责中国工厂是无济于事的,强行禁止内销质量价格都较低的产品更是揠苗助长、违背市场规则,最终凋谢的还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
       同时,想要很快扭转中国制造的买方市场局面,形成更为平衡的结构,也不现实。
       中国某些行业混乱的市场环境,将质量较高的中国制造“送出”国门,而发达国家有序的市场环境,则把质量较低的中国制造赶回了中国。
       加强市场监管和相关法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完善商品质量评级信用(如重塑质量认证体系和网上打击电商刷好评和刷单)都可以比较快地让中国市场恢复秩序,也有利于培养优质的制造业企业;长期来看,要想真正改变中国制造的买方市场局面,还需要在供给侧改革方面依靠大量有识之士长期的修政立法以及继续维持经济较快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