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货币“脱实向虚”问题再次引发关注。8月16日,发改委官方网站刊文指出,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房地产泡沫仍大发改委文章还表示,新增融资很大部...
货币“脱实向虚”问题再次引发关注。8月16日,发改委官方网站刊文指出,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房地产泡沫仍大
发改委文章还表示,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社会资金主要进入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
几日前央行公布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狭义货币(M1)余额44.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4%,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M1主要是企业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业存在这么多活期存款,说明钱没有投入实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分析称,此外,7月新增贷款4636亿元,新增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为4773亿元,企业新增贷款为负,这也再次说明工商企业没拿到钱,也是货币未流入实体的明证。
对于企业部门贷款罕见负增长,中信建投指出,企业贷款规模回落,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以及PMI采购指数回落一致。
据媒体报道,中信固收团队指出,在4636万亿的新增贷款中,新增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为4773亿元,占比水平创历史新高,居民中长期贷款是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这显示出经济内生需求不足且地产泡沫加大,随着房市全面降温、地产增速下滑明显下,信贷增长压力仍大。
货币流通渠道不畅
在徐洪才看来,大量货币未流入实体经济的主要原因是流通渠道不通畅。金融机构偏好把钱贷给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偏好把钱存到国有银行,并没有投资到实体,从前甚至有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做资金批发,搞影子银行,更阻挡了货币流向实体,不过现在银监会监管加强,这条路已走不通。
徐洪才认为,最近3个月广义货币(M2)增长下降,说明经济紧张,央行还要降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
不过,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市场情绪似乎对降息降准尤为敏感。此前8月3日上午,发改委官方网站发表文章《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其中提到“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引发市场关注。当天下午,降息降准的说法很快被删除,引发市场一片热议。
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林采宜对新京报记者分析,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的降准降息,流动性扩张很快,但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央行的基准利率一降再降,但决定企业贷款利率的另一块风险溢价在不断上升,风险溢价的上升冲销了基准利率下行的影响,所以企业的实际融资利率并没有下降。
发改委驳“中国去产能影响世界”
8月16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称,中国去产能政策对整个经济有拖累,甚至影响到世界经济。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回应称,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
赵辰昕表示,产能过剩是世界性问题,各国均有责任。中国反对零和博弈的思维和保护主义的做法,反对互相指责和推诿。搞倾销、打贸易战是没有出路的,简单的以压减多少产能、减少多少出口来评判一国去产能的成效也是不科学的。
1 粗钢产能利用率与全球平均相当
赵辰昕称,本轮产能过剩是全球性的问题,首要原因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崩溃引发的全球市场需求萎缩,造成了全球很多行业出现过剩。
从钢铁业看,许多国家钢铁产能都面临过剩的问题,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统计显示,2014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是73.4%,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73.6%,中国产能利用率与全球的平均水平是相当的。
2 钢铁出口量仅占生产量10%
中国钢铁去产能影响世界经济的另一个荒谬之处在于,中国的钢铁等工业品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从出口比例看,中国长期是钢铁的净进口国,从2006年开始才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当中,我国的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10%,大大低于同期其他产钢大国的出口比例。从政策导向来看,我国也并不鼓励钢材大量出口。
3 钢铁去产能目标今年已完成47%
中国政府化解过剩产能是积极主动的。2013年以来,有关部门从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化解产能过剩。今年2月份,国务院对于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作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要在“十二五”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今年要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1—7月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任务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