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启动后,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
2014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启动后,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原有的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被优化整合为五大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肩负为其他四类计划的优化整合和管理改革“架桥铺路”的重要使命,其启动实施集中体现了改革进行至今各项工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加速基础前沿最新成果对创新下游的渗透和引领。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介绍说,改革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更加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并在组织管理环节上锐意创新:首先,征集科技需求,凝练形成任务方向;其次,编制各专项实施方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咨询评议,部际联席会议审议布局并按程序报批;最后,编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专业机构开展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过程管理。此外,监督评估工作将贯穿全部流程。
近百项科技计划整合为五类科技计划后,不少人担心中央财政支持的经费是否会缩水?对此,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霍步刚直言,科技计划的整合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不会因为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而减少财政科技投入,相反会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稳定经费支持和基础研究投入。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指南解读
纳米科技汇聚了现代多学科领域在纳米尺度的焦点科学问题,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引领新的技术变革,是全球范围内最大和最有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之一。纳米科技是指在纳米尺度(1-100纳米)上研究物质在原子、分子水平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目标是直接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新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世界各国尤其是科技强国都已将发展纳米科技作为国家战略,美、德、日、英、法等国家已经形成了从探索纳米尺度新结构、新性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全力打造纳米技术的产业链。目前已经有许多纳米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市场,据估计2013年全球市值约2540 亿美元。现阶段纳米科技及产业化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在新兴技术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朱星认为,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重视纳米科技研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国家各部门的支持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中国的纳米科技研究水平已经进入国际研发的第一梯队,拥有一批国际水平的研究基地和研究人员,与国际纳米技术同步发展,具备国际竞争的话语权,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基础研究拓展到与能源、环境、健康、标准等重大应用领域相结合。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中国在纳米科技方面发表的论文总数一直在国际上名列第一,论文的引用频次世界第二,表明我国纳米科技研发的整体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型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医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应用,未来在新兴技术领域仍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朱星介绍说,“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将部署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纳米表征与标准、纳米生物医药、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科技重大问题等7个方面的研究任务,支持科学家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示范全链条组织项目。
对此,“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琛认为:“纳米重点专项的实施将保持我国在纳米科技国际竞争中的优势,突破科学创新与技术创造不足的难题,提高我国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力争在若干优势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变革,带动和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