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众所周知,一般大公司都会选择上市融资。然而有些国内企业却不走寻常路,坚持不上市,比如华为、老干妈等。为什么它们如此固执地不上市呢?今天为大家总结了各位老总的言论,或许从中就能了解到...
众所周知,一般大公司都会选择上市融资。然而有些国内企业却不走寻常路,坚持不上市,比如华为、老干妈等。为什么它们如此固执地不上市呢?今天为大家总结了各位老总的言论,或许从中就能了解到原因。1、华为:怕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一再强调,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华为的发展不缺资金,因此不会进入资本市场,绝对不上市。“如果大量资本进入华为,就会多元化,就会摧毁华为20多年来还没有理全理顺的管理。”
他还表示,华为如果上市会造富一大批公司员工,‘但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的本质色彩”。
2、娃哈哈:上市企业造假多了去了
曾经的中国首富-宗庆后所领导的娃哈哈集团一直没有上市。宗庆后曾表示,娃哈哈不差钱,没有通过上市融资的需要,而且“上市企业造假多了去了”。
他觉得目前娃哈哈虽然没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远高于一些上市企业。
3、顺丰:上市后企业将变得很浮躁
顺丰的掌门人王卫曾谈到,“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的管理是不利的。”
他表示“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4、方太:做高端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
每当投资公司找上门,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都会一一回绝。他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上市、不打价格战、不欺骗。
他表示,“做高端最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能看着中低端市场大就眼红。我们也从来不给别人贴牌,因为我们不是定位‘工厂’,方太要打造的是品牌。”
5、老干妈:上市有可能倾家荡产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曾说,“坚决不上市,因为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6、立白:我们已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
立白集团副总裁坦言: “上市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融资。而这两点我们暂时都不需要。我们现在天天打广告,算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
他表示,立白是业内第一家款到发货、打破行业三角债的企业,所以资金很顺畅。
相关国外企业:
科氏工业集团
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目前公司掌门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科氏第二代,查尔斯·科赫(Charles.Koch)和大卫·科赫(David.Koch)。该公司在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资信评级是Aa1,标准普尔评级是AA+。
在全球能排上号的私有公司里,科氏的历史算是短的了。嘉吉和科勒都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在短短六十多年中,不依靠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居然能够扩张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可见科氏家族的经营才能是何等伟大。
科氏企业集团的核心是石油与化工。1940年,科氏家族创始人兴办了一家炼油厂,从此开始了科氏的伟大旅程。科氏的成长得益于一系列的收购,而这些收购主要动用的是家族自己的资本,而不是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了保证科氏家族的控制地位,他们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会,还兴办了自己的智库。他们的政治上也非常活跃。
科氏于1999年涉足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唯一开设了办事处的是科氏材料(中国)公司,主要业务领域为道路沥青,已经在鄂州、广州、镇江、西安、天津、三水和泸州投资建立了7个沥青产品有限公司,有近500名员工。科氏的一些其他领域的业务以代理商的形式进入中国。
上市难抗压 家族经营有定力
弗雷德·科赫对子孙有遗训:“只要不将公司卖掉,你怎么办都行。”公司传到他的二儿子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手里,他也誓言“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两代掌门人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因此在他们看来,上市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证公司健康的现金流和持续稳健的扩张才是正道。
查尔斯在2007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企业每季度向外界发布财报是“最要命的”。他说,如果一个公司的总裁“被发布每季财报所纠缠,你就不得不牺牲长期价值”。他认为,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获得市场充分信任的创始人,例如伯克希尔公司董事长巴菲特,才能专注长期投资。这也使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可以把一家公开上市的公司当成一家私营公司来经营。
安利
“你听说过安利吗”?好啦,今天不是来黑安利的,人家也是世界上做的比较成功的私募公司呢!
1959年,年轻的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在美国密执安州大急流市的一间地下室里携手创办了安利公司,并凭着一支既环保又具有多用途的浓缩清洁剂(L.O.C。)成功打开市场。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0万美元,这在当时的经济情况下,可以说是个不错的奇迹的。同年,安利公司推出第一个企业标识——四方形企业标识。该标识体现企业成立之初立足于北美地区,专营清洁用品之特点。
1963年,安利在美国境外的首家分公司——加拿大安利分公司诞生,这是安利成长为跨国企业的开端。1971年5月,安利在北美以外的首家分公司在澳大利亚正式创立,这标志着安利已开始跻身国际跨国公司的行列。
美国安利亚太区公司从1971年在澳大利亚设立第一个分公司以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马来西亚、新西兰、中国台湾、泰国、文莱以及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总部设在中国香港。1972年,由世界维生素工业之父卡尔·宏邦于1934年创立的纽崔莱被收购于安利旗下。安利中国于1992年成立并开始投资建厂,1995年4月10日正式开业。结合中国国情,从1998年7月起,安利中国以大型生产性企业定位,以“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方式经营。销售纽崔莱营养保健食品、雅姿美容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居护理用品四大系列。在广州建有先进的大型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达14.1万平方米,同时拥有占地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20世纪90年代,安利公司由第一代领导人向第二代领导人的过渡顺利完成。在第二代领导人史提夫·温安洛先生和德·狄维士先生的共同执掌下,安利公司实现了长足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安利两个创办人理查·狄维士和杰·温安洛之间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其精诚合作、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已成为企业界的光辉典范。
利益!利益!长远利益
安利不上市是为了保证和延续安利几十年如一日的价值和理念,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考虑,而且安利的财务状况非常健康,不需要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该公司总裁德·狄维士(Doug De Vos)指出,家族企业的优势在于,所有的管理者都在企业的大家庭中长大,目标一致,即想方设法让公司有更好的明天,因此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家族企业更能着眼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