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从中国质量协会获悉,2015年第四期质量标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日前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构建质量强国砖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出席活动时指出,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
记者从中国质量协会获悉,2015年第四期质量标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日前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 构建质量强国砖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出席活动时指出,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质量标杆”就是构建质量强国的砖石,每一项典型经验都将成为推动建设制造强国的中坚力量。获得“质量标杆”的企业要时刻牢记推广和交流的责任,在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与其他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对标及交流。同时,获得质量标杆的企业要继续在质量管理、品牌培育、“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方面加强改进创新,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实践经验的理论基础,形成企业特色,甚至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技术),向社会、向国际推广展示,提升我国企业质量品牌形象,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沙南生指出,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形成更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出发点。“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创新要素”的“社会新形态”,要把握互联网的“创新要素”特征,就是要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沙南生认为,商业的最终目的是把产品和服务出售给客户,“互联网+”就是要求企业认真思考并应对如何运用互联网提升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率、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以及如何实施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形成“社会新形态”,就是要改变以产品为向导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目标,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向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型。
鼓励标杆企业“走出去”
沙南生表示,针对“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的要求,下一步,工信部将结合《中国制造2025》中对质量品牌建设的要求和任务部署,与中国质量协会等技术支撑单位共同研究,如何鼓励国内优秀的标杆企业“走出去”,积极与国外企业开展对标、交流等活动;研究如何将国外典型标杆企业“请进来”,把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典型经验与国内的企业进行分享,带动标杆企业进一步提升;研究如何推动质量标杆与国际先进标杆接轨,在发挥质量标杆的示范效应的同时提升标杆企业国际、国内影响力。
中国质量协会副秘书长段一泓对于学习质量标杆的企业总结了三个要点。一是要明确目标,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追赶标杆为目标;二是要借鉴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对标的过程中,学习或创新工作理念路径或工作方法;三是制定行动计划,要把针对标杆学习的目标制定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扎实改进、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