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导读:11月12日,2015年秋季全国磨料磨具行业信息交流暨第六十二届中国刚玉、碳化硅交易会在郑州嵩山饭店召开,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
导读:11月12日,2015年秋季全国磨料磨具行业信息交流暨第六十二届中国刚玉、碳化硅交易会在郑州嵩山饭店召开,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宏观经济形势跟踪、预测和对策》主持人、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先生做了“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趋势、挑战和对策”报告。下文根据录音整理:
今年中国经济形势到了11月份基本上已经定型了,今天我会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怎么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宏观形势,如何解释这种情况。第二个明年及十三五经济增长趋势,第三是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及十三五的五大发展和六大战略。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5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未来三年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在战略上要打持久战,在战术上要打歼灭战。这是告诉我们当前的经济调整,绝对不是一个短期调整与波动,而是一个长期的持久战。
1、当前经济形势
我们的经济从2008年开始进入一个历史性拐点,一直调整至今也没见到曙光,可以说形势严峻。本轮经济下行是2012年以来GDP增速第一次跌到8%以下,而且一年比一年低。2008年的时候中央就提出中国经济“稳中有优,稳中有进,稳中有喜”,这个论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变。但是今年的情况又有新的特点那就是“稳中有忧,稳中有险”。
之所以这样讲,一是中国经济出现分化走势,即行业、企业及区域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化走势。一方面很多前期高速增长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以及其上游行业,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尤其是中国股市差不多今年崩盘了。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风险凸现出来,这是一个加速释放风险的过程,会对未来经济走势产生很大的压力。另一面,服务业发展趋势比较好,从今年10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增长达到11%,有小幅回升,同时就业形势还比较平稳,这都是向好的。
可以看到这几年GDP垫底的省份都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还有那些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城市,在未来经济仍会走低,这个分化会持续很久。
出现分化,说明中国经济正在酝酿一些新的积极的变化,总理今年四五月就讲到了中国经济处在动能转换的衔接期,出现分化就是衔接期的特征,可以让一部分先行者进行摸索,寻求走出困境的方式,带领其他人共同发展。
第二,我们的经济调整处在一个相持阶段。本轮经济调整,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外部冲击造成的,国际形势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可以说是内外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都是靠着拼资源,靠着行政手段,靠着人为的方式带动的经济增长,现在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从我们的出口可以看到变化,2007年的时候我在美国看到的小商品基本都是中国制造,2013年再去的时候,可以看到印度、柬埔寨。越南制造,因为你出口的产品没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模仿,别的国家比你在劳动力成本上有更大的优势,再这样拼价格会导致我们的经济进一步恶化。
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要出现回暖最快也要到2018年,我们未来经济调整的路会很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目前经济问题是结构性问题,是发展阶段造成的问题。
短期来看,今年经济下行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投资下行,10月份公布的投资增长是10.2%,9月是10.3%,2014年同期是15.7%,今年下降了5.5个百分点,过去我们讲投资对GDP的贡献可以占50%,现在投资下降了50%,但是实际GDP增速并没下滑50%,这说明政府其实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今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且可以预见,明年投资肯定还要降低。
二是房地产下行,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是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房地产销售量1-10月份增长7.2%,看起来还可以。但是从资金流动来看,房地产投资已经连续几个月的负增长,一边是销售增长,一边是投资负增长,这说明房地产不被投资者看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房地产行业已经严重过剩。我们知道销售是不计入GDP的,只有投资才计入GDP,现在没人投资房地产了,所以GDP肯定下降。
三是工业下行、出口形势明显低于预期。我们的制造业现在无论是投资、销售额还是效益都在大幅下降,今年的出口形势明显低于预期,预期出口增速是6个百分点,现在已经临近年关,一点影也没有,而且到现在估计可能要是负增长了,从1995年以来,我国出口一共出现三次负增长,1997年、2009年,然后就是今年了,而且今年的形势比2009年的时候还要严峻,现在出口的政策利好已经用尽了,但是还是止不住下行的态势。我国的工业产销量里面40%为了出口,现在这部分出不去了,会加剧产能过剩。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下行有三个因素:
第一是周期性规律,一五计划开始,中国经济存在一个”三八定律”,即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每逢年份尾数是3就会上升,逢8就会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第二是中国开始重视阶段性变化,也就是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不能要求一个中年人还像青春期那样的疯长个,这不符合自然规律。经济增长也是如此,从中国的GDP规模来看,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像原来那样增长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是个递减过程,但是效益可以增加,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GDP增速就应该降低30-40%,这是必然的。新常态提出我们的经济要从高速增长变成中高速增长,按照正常规律应该调整到6%的增速,但是现在形势不允许降这么低,那政策上就必须刺激,现在不允许强刺激政策,GDP增速就会放缓。
第三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驱动力不足,我们的制造业还在转型过程中,没有技术创新产品,国内制造业的消费就会存在潜在增长力不足,GDP增速就会上不去,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十三五期间经济趋势
1、未来几年经济形势预测
2016年的经济形势应该不会有好转,因为调整还远没有到位,到了2017年应该会更困难。GDP增速不会靠一个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就上来了,这是内在的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体来讲有三个调整还没有到位:
第一是投资没有调整到位。有人对这个观点表示疑惑,2009年时候采取了财政扩张政策,我们的投资增长了30%,甚至可能更高。据统计我国的投资从2002-2012年的年均增长可以达到26%,这是前所未有的。到了2013年的时候降到了19.3%,2014年再次下降到了15.7%,今年到目前为止是10.2%,我看的话可能将来会降到更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因为投资已经过剩了,2014年我国63.4万亿的GDP,投资占到了50万亿,而且其中大部分投资属于无效投资,钱没有投到对的地方。在座的企业家们,这些年肯定有人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相信有关专家乐观的预测进行过投资办厂的,现在投产了之后挣钱了吗?恐怕不会太多。如果投资回报率在下降,还会有人增加投资吗?目前中国民营资本的投资增速已经低于市场整体投资增速了,这是因为民营资本本质上是市场行为,投资回报达不到预期,谁还会投资?所以从效益考虑,奉劝在座各位不要再盲目投资了,要度过困难期需要缩紧开支。
第二是房地产没有调整到位。在我个人看来甚至可以说房地产根本没调整,在经济学上讲,市场经济调整的核心是价格,一个行业只要产能过剩,首先就会出现价格下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严重过剩了,最近一段时间,高层几次提到要去库存,但是到今天房地长价格没有任何降低的迹象,每次房地产出现疲软就开始玩刺激政策,导致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靠投资需求支撑的,说白了很多人买房子是为了挣钱,不是为了住,这么个结构,必然导致房地产是中国第一过剩行业。在座各位谁家没有个两三套房子?一旦房地产过剩,就必然带来水泥、钢铁等一系列上游产业的过剩。
而且今年房地产两个数据非常不好,一个是新开工面积1-10月下降了14.7%,这说明房地产商不看好当前市场。第二个是房地产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房地产泡沫就是因为大量热钱在往这个行业流入,才导致房价一路高歌,。但是2014年后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流入速度竟然出现了一个小的负增长,今年1-9月份整个房地产增长只有0.9%,没有资金去堆,怎么维持房价。
从今年房地产的数据看,除了很少一部分数据稍微好点,其余都很差,明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可能出现一个小的反弹,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会出现一个大范围调整,估计没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是不会调整到位的。
第三是制造业没有调整到位。我们的制造业大部分都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我们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44个月负增长了,甚至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两年也不会向好,一面是制造成本在上升,一面是产品价格在下跌,可以说我们的制造业面临的不是一个严冬这么简单,而是处在一个冰川期,可以说制造业的调整还远没到位。
2、中国经济调整何时见底?
目前来看,见底可能要到十三五中期,最早应该是在2018年,也就是出现三八定律的反定律——八三定律,经济回升的标志最主要看这么几个指标:
一是要看投资回报率有没有出现拐点上升,分化走势有没有走向一元化,通俗讲就是从有人挣钱有人不挣,变成大家都挣钱。中国股市为什么不好,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个坏市场,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我挣的钱是你的亏损。现在美国市场在回暖,虽然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不高,但是像苹果,谷歌这种技术创新型企业投资回报率很高,这样市场对投资会充满信心,全世界的资金就会流向美国,美元必然就会升值,市场趋向好转。从中长期看中国将来会比美国更适合投资,但是现阶段还是比较困难。
二是要找到中国新的增长动力。2000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发动机,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房地产,现在这两个发动机都已经熄火了,曾经有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是不会熄火的,但是事实是中国所有产业高增长不过是这十年的事情,没有一个产业会永远繁荣,中国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第三是看刺激政策有没有退出市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多方面都是靠政策支持的,这三年来,政府应该在稳增长上下了大工夫,如果不是政府,2013年说不定就已经跌破7%了,可以说目前中国政府现在宏观调控的能力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只要刺激政策没有退出市场,就不能说经济见底回升。2012年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市场呼吁降准降息,完全得不到回应,但是今年以来央行几次降准降息,都已经降到几乎是零利率了。只有这种刺激政策不再加码,逐步退出的时候,才可以说我们的经济见底回升了。
按照常规计算,如果不刺激,经济自然增长应该就是6%左右,但是现在不允许这样,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3、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宏观上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肯定不是金融风险,也不是房地产泡沫风险,中国政府资金储备充足,是不会倒闭的,只是需要注重投资效率。
中国经济未来面临最大的挑战按照李克强的说法就是下行风险,我个人认为也就是出现一个坏的新常态——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习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本身是好的,是指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完成动能转换。但是放眼国际上,有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保不住,结构没有优化,各种矛盾凸显,服务业发展不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成功,基尼指数增大,导致长期的经济低迷。拉美很多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了,现在40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发展。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必然实现现代化,未来一定会进入发达国家,这不一定,你必须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具体来讲,第一个挑战就是市场需求不足,通货紧缩马上就要来了,PPI连续44个月负增长,而且还在继续下跌,一公斤钢铁卖不到白菜价,市场需求严重不足,过去许多投资品的需求是随着中国的重化工业增长而增长的,现在这些产业已经进入了历史性低点。
未来十年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跟过去相比最大不同是很多行业会出现增长峰值,也就是天花板,不会像过去一样无节制的增长了。目前发达国家人均钢铁消费量500公斤,我们已经800公斤了,这已然没有增长空间了,必然会触顶回落。要解决需求不足主要是加快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一个市民是一个农民的消费能力的3到4倍,中国现在户籍城镇化率只有37%,这次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45%,那也还是偏低,释放不出需求。新兴城镇化这两年没什么进展,地方政府不愿意出钱,户籍制度改革到位不了,目前政策只是在支持投资和出口,还没传导到消费上,如果通过收入增长传导到消费上,城镇化率低将会导致中国出现全面的需求不足,继而引起全面通货紧缩,十三五指出户籍城市化率加快提高,要从现在每年不到1%,增长到1.5%,甚至2%左右。
第二个挑战是产业竞争力低下,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力争要使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有好的发展。
第三是收入差距过大,总结几十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本上基尼系数都过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导致消费能力不足。
只要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必然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政策提出五个说法: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保底,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这是新一届政府的基本政策定位,根据十三五规划,要力争在2023年之前通过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帮助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三、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及十三五的五大理念和战略
1、2016年的宏观政策和调控目标
2016年按照中央的十三五规划,GDP增速应该到6.5%以上,我个人认为中国发展应该取消年度增长目标,用五年规划目标来取代年度目标,因为经济目标定的太高就会比较被动。明年的政策取向到底是增长优先还是调结构优先,应该是争议比较大的。今年经济下行,GDP增速跌破7%,很多人认为应该把稳增长放在首位,但是看起来应该没有被中央采纳,稳增长只是一个底线,目的是为了不造成系统性风险,当前政府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调结构上,这是解决我们长期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们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定位算是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效益,货币政策趋向灵活,要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负问题已经成为了共识。当前需要重视的是资本市场的问题,资本市场对经济的结构调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年的股灾让中央开始注意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是为实体产业服务的。
从行业来看,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技术水平不高、环保政策收紧、产品价格下跌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们的企业出现生存困难。上面提到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产业政策改革的方向,通过资产重组提高竞争力是我们行业应该关注的重点。
2016年应该是个全面改革年,中央的政策已经出台,落实是要靠改革完成的,明年国企改革,金融改革,财政改革,户籍改革都要提速。
2、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和六大战略
五大理念是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面的重大创新,它解决的是中国发展的五大问题,创新是解决动力问题,协调是解决结构问题,绿色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开放是解决走出去问题,共享就是解决民生的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理念,可以讲是发展第一动力,另外开放发展也是一个新观点,主要是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决策力。
六大战略可以说是为了解决中国三大问题,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战略,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扩大市场需求,解决需要两个战略,第一个战略是要加快消费需求增长,靠消费来替代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第二个战略就是加快提升新兴城镇化,释放购买力。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解决需要两个战略,第三个战略即提高自主创新产业的发展速度,力争提升企业以创新技术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个战略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即从制造业转变成制造服务业。
第三个问题是扩大国内外发展空间,解决需要第五个战略,针对国内,主要是加快中西部发展,加快区域间协同发展的战略。第六个战略是针对国外,主要就是上文提到的开放发展,让我们更具国际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我们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影响力,争取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取得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