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造物育人:企业永续经营之本

关键词 新常态 , 人才培养 , 制度管理 , 企业文化|2015-07-22 08:56:25|来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摘要 【编者按】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于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2015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为国内外机床企业领导者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一批中外优秀机...
       【编者按】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于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2015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为国内外机床企业领导者搭建了一个高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一批中外优秀机床企业的CEO在论坛上做了内容丰富的演讲,其中不乏亮点,令人印象深刻。
       机床制造这个行业具有典型的基础装备气质,其兴衰与宏观经济起伏、与生产资料市场、与基本建设投资紧密相连。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周期性调整带来明显的企业走势分化,当大多数企业深陷需求不振、市场低迷的泥潭中时,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充满进取活力的优秀企业凸显出来,如活跃在此次论坛上的济二等企业。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逆水行舟、逆势而上,他们有什么绝招和杀手锏呢?
       其实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里面,认真梳理出来应有四个关键词:极致的职业精神、内部的制度崛起、造物育人、专注于细分市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就此特别策划了《面向2025的中国机床》系列述评文章,共四篇,今天发表第一篇“极致的职业精神是中国机床工业之魂”,期望能够与行业广大读者共同分享其中的制胜之道。
       题记
       先育人,后造物,有了优秀的人才,自然能造出优质的产品。
       人才培养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常讲常新”的问题。在4月召开的“2015机床制造业CEO国际论坛”上,日本天田公司CEO冈本满夫先生提到了“造物就是育人”的经营理念。短短一句话,哲理深刻,不仅道出了企业成功秘诀,也重新唤起与会者对人才问题的思考。
       对于企业来说,一切企业行为,都是人的行为;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竞争。山因势而变,人因思而变。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者的确需要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和剖析“造物育人”的内涵,这或许对企业看清方向、找准定位、实现成功转型有所裨益。
       造物育人——优秀企业准则
       当前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大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的竞争和争夺自然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这也是关乎众多企业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拥有并能合理配置一流的人力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做到处变不惊、稳操胜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如今这个“不差钱”的年代,资金、技术、产品这些看得见、有形的东西容易得到,但人才则往往可遇不可求,需要企业管理者用心去经营,用时间去培养。无数成功企业的经验证明:造物先育人,只有先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最终造出合格的产品。优秀的企业无一不是秉承了“育人先于造物”的准则。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人的素质是海尔成功的根本。企业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人。管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如果全体员工愿意把力量借给我,一起完成同一目标,这就是成功的管理。”正是凭借这样一种“先育人才,再造品牌”的人才理念,海尔创造了东方神话。
       在当今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于创新的渴望从未如此迫切。人们对质量和效益的日益重视,市场需求的快速升级,这些因素都迫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在升级,生产技术在升级,管理方法在升级,服务手段也在升级。然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因此说,要造物必先育人,有了优秀的人才,自然能造出优质的产品。 企业经营成功都是企业在育人上成功的结果。
       以人为本——优秀企业文化
       植物生长需要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人才培育同样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力方面。而人才的聚集和培养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管理环境相匹配。
       企业文化管理强调的是情感化,重视企业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员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使其对企业有一种共同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时时处处对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提出的“敬天爱人”经营理念成就了他的传奇。“敬天爱人”就是经营人心,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提倡和建立起一种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这样的企业文化能起到激励、教化、引导人的作用。
       近几年,行业形势严峻,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为此,一些企业通过减员增效手段,或裁员或放假,来应对经营困难。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虽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但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涣散了人心。这对员工个体来讲是一种伤害,对企业自身也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相反的是,另一些企业则上下群策群力,内部通过挖掘,严控质量关,降费增效,外部拓宽渠道,积极拓展市场,企业经营逆势上扬。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体现的是企业家“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重庆机床将细致的人文关怀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全力关注职工发展,实行技能工资和年功工资,激发了职工学习业务技能的热情;高度重视职工体检,成立困难帮扶中心,改善职工乘车条件,每年慰问困难职工、提供免费午餐,对一线职工送温暖、送清凉等,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深入调查研究,公司领导及职能部门坚持下基层调研,坚持开展“合理化建议工程”等,力求多角度、多途径关爱职工,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职工参与企业发展建设的积极性。
       制度管理——优秀企业基础
       一个企业要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使命感,这是企业的基本思想和方针。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如果基本思想和方针是明确的,那么经营者和管理监督者就能够据此实施强有力的领导,而且每一个人也都能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和方针去判断是非,这样就容易培养出人才。”
       正确的经营理念需要严格的制度管理来保证。与企业文化管理不同的是,制度管理多强调理性,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企业光靠文化是不现实的,难以实现员工上下一致的行动。
       那么,如何建立一套机制,让人才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呢?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科学的选才、用才、奖励机制。这其中重点包括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考评机制等。
       广州数控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广州数控一直朝着打造开拓进取、创新和谐的知识型企业迈进。公司将创新与价值贯穿于人才建设的体系,力求真正意义上实现组织与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例如,注重创新团队的培育,设立重点难点技术项目的PK大赛,建立跨部门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汇精英力量,攻艰克难,收获集体创造成果。在人才成长培养方面,任人唯贤,大胆启用晋升优秀的年轻骨干,派送就读工程硕士、工程博士、高级经营师、海内外交流考察等,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激活企业活力。建立“并行研发”的运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为企业成规模地培养技术研发人才,而且形成”你追我赶“的研发氛围,驱动着广数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把手工程——优秀企业秘籍
       企业有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要让其最终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明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是人才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要亲自抓、亲自问,在企业人才培养理念上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用心去经营人才,而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这方面,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重建日本航空的成功事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当年,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初到日航,面对经营困境、人心涣散的局面,没有畏缩,而是知难而上。他首先明确公司的目的,即:“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接下来以“philosopher”经营哲学为依据,推进公司内部的意识改革,统一员工思想;导入稻盛和夫独创的管理会计系统,依据阿米巴经营模式,建立各个收支状况的系统,实现数字经营,努力降低运营费用;更为重要的是,稻盛和夫以他的言行举止打动了员工,零薪水就任日航会长,不顾高龄,全身心投入日航的重建,给了员工们有形无形的影响,点燃了精神萎靡的员工们的心,使员工的萌生了使命感。三年后,日航蜕变成为一个高收益企业,并实现重新上市。
       日航的成功重建,稻盛和夫身体力行的示范效应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常态下,企业人才培养应与时俱进
       一些人认为,决定企业盛衰的是眼睛看的见的、有形的要素,比如资金实力、技术能力及经营战略等,而稻盛和夫却认为:“这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眼睛看不见、无形的因素,就是员工的意识,以及作为这种意识的集合体的组织的风气,或者说企业的文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中国制造2025》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新机遇。在这种情形下,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海纳百川破藩篱、兼容并蓄聚人才。企业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与时俱进,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跟上互联时代发展的脚步,要吸取国外成功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理念、意识决定行动。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不少行业企业已积累了相当的财力,有了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我们在“造物育人”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更需要拿出变革的决心,付出百倍的努力。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