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19日,在美股的中国光伏概念股英利绿色能源(以下简称英利)暴跌超过45%。5月20日,港股市场上备受关注的汉能薄膜发电(以下简称汉能)突跌47%后停牌。两家知名的光伏企业几乎在...
5月19日,在美股的中国光伏概念股英利绿色能源(以下简称英利)暴跌超过45%。5月20日,港股市场上备受关注的汉能薄膜发电(以下简称汉能)突跌47%后停牌。
两家知名的光伏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股价暴跌,一时间恐慌的心理蔓延到几乎所有的美股和港股的光伏概念股,而在分析机构看来这也是由于英利上周五发布的财报中的不利因素所引发。
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一波股价的下跌仅仅是目前中国光伏行业回暖过程中的插曲,未来中国市场的光伏产业还将在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双双暴跌
上周五,英利发布的年报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财报一出引起了投资者对于英利持续经营能力的存疑。
财报中披露,截至2014年底公司拥有1.723亿美元现金,2.147亿美元受限现金,负有15.7亿美元的短期借贷、2.761亿美元中期债务和4.607亿美元长期债务。
而对于这样的财报,美国一家分析机构Casual在看空英利的报告中指出:“鉴于该公司已步入如此虚弱的境地,从目前状况判断,英利似乎已掉入了死亡式下降螺旋。如果债务持有人和控股股东出手,英利可能存活下来,但多数普通股东和ADS(美国上市存托股)的持有人可能迅速售股出局。”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负面解读也开始纷纷出现。针对市场上流传的消息,英利方面也在第一时间给与了回应。
公司方面在回复中指出:“公司关于持续经营能力的风险披露是根据会计准则和美国证监会及纽交所相关法规的要求而履行披露义务,基于公司历史经营业绩及未来预测,向投资人所做出的全面信息披露。持续经营风险的披露并不意味公司已经面临所披露的问题,也并非公司或其管理层无力改善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事实上,英利方面正在采取系列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指出,针对持续经营的能力问题,英利考虑采取引入战略投资人、大股东定向增发、优化盘活闲置资产等措施缓解公司所面临的困难。
譬如公司提前偿还2015年5月3日到期的12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公司有信心在未来进一步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不过这种负面情绪还是也传递到了其他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光伏上市公司,包括中电光伏、汉华新能源等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有着超过5%以上的下跌。
随后,港股市场也受到了传染,此前市值屡创新高的汉能首当其冲。
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表示,汉能股价暴跌,是因为投资者担忧出现类似英利的巨额债务问题。实际上,此前就有媒体质疑汉能薄膜的资金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从沪港通开通之后汉能几乎成为了每天沪港通中最活跃成交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价从2014年5月份的1港元多一路飙升至今年3月5日的最高点9.07港元,整体涨幅接近5倍,与其他在港交所上市的光伏企业相比,汉能股价的涨幅鹤立鸡群同时也令投资者咂舌。凭借疯长的股价,汉能的市值也一度接近3000亿港元,接近李嘉诚长江实业的市值也使得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一度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随着汉能股价的暴跌,汉能一天的市值就蒸发千亿元。
行业整体趋势看好
英利和汉能股价的波动,短时间让人们似乎有种回到了上个行业低估的时期,一些负面的消息也开始流出。
“英利和汉能在资本市场异常的表现,只能代表该公司阶段性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不能代表光伏行业整体的向上的发展趋势,退一步来说行业的回暖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比较正常的,也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有光伏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一时间股价的波动也并不能代表中国光伏行业整体快速的发展趋势。
翻阅A股中光伏概念股最新的财报不难发现,从2013年开始至今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此前有着较大的涨幅。
不仅仅是从数据上,从市场的活跃性看来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开启了新一轮的复苏迹象,尤其表现在光伏下游的电站建设之上。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下达 《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超过行业预期的17.8GW的光伏新增装机目标,更是为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回暖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由此带来的是,光伏行业内外的资金大量进入光伏电站的领域,不少此前对新能源并不十分重视的能源央企,也开始通过光伏电站业务领域切入整个光伏的产业链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密集调研新能源产业。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赴安徽开展光伏扶贫和新能源开发利用专题调研。随后又赴云南就水电开发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频繁的调研在行业人士看来,正是对于国家层面更加重视光伏产业的一种体现。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出台,整个光伏产业链也将更快地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中。”上述业内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