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接到了多家棕刚玉生产老板的电话,希望能给他们的产品找出路。”8月12日,河南省棕刚玉行业协会会长孔德夫告诉记者,正在与记者交谈中,孔德夫又接到了两个老板打来的电话。
现在,棕刚玉市场价格是十多年来最高的时候,孔德夫表示,市场价格达到了每吨5000元,出口价格更是在每吨950~1000美元。
而相较于一年前,每吨棕刚玉市场价格仅在2500元左右。国际出口市场价格更是滑落到了每吨350美元。在这一轮行情之前,十多年来,国内棕刚玉生产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据了解,棕刚玉是一种以高铝矾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冶炼而成的基础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与钢铁冶炼行业之中,俗称工业牙齿。
就是按眼下的价格,棕刚玉生产商也处于“微利状态”。嵩山特材集团河南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永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生产棕刚玉的原材料铝矾土的市场价格也随着市场行情上涨了一倍,达到了每吨1000元,生产一吨普通棕刚玉需要用电3000度,加上各种税费、提升了的劳动力成本、银行利息、设备折旧等等,这样下来,每吨棕刚玉卖到5000元,其纯利润达到每吨200元就不错了。
当然,如果出口,利润会更高一些,可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技术标准达不到外商要求,真正实现出口的不过是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生产商。
但是,虽然微利,可是眼前的棕刚玉价格一倍以上的涨幅,还是让众多资本方看好棕刚玉的市场前景。
据了解,三门峡市某县由于具备铝矾土资源优势,加上有电力保证,从去年到眼下,一举上马了29家企业,新增40多台炉子(每台固定式冶炼炉产能规模在 1200~4000kVA),产能规模直逼登封及伊川两地,达到35万吨,占据了河南省总产能210万吨的七分之一还要强。
不仅是三门峡,还有渑池县、登封市、巩义市等,都有追赶这一轮行情的棕刚玉企业上马。
孔德夫不无忧虑地表示,河南棕刚玉生产商太多了,即便不算新上马的企业,河南棕刚玉生产商就达到了100余家。要知道全国棕刚玉生产商也不足200家。
现在河南省141家棕刚玉生产商,拥有从1200~10000kVA不同功率的冶炼炉232台,年产能约为210万吨,实际产能约为120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66%和55%以上,达到全球产能的40%。年出口45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60%,占国际市场用量的21%。河南成为名符其实的棕刚玉生产大省。
为什么这么多资本进入一个如此小的产业呢?孔德夫给出的原因是,河南拥有铝矾土资源的地方较多,加上河南煤炭资源丰富,火电较为充沛,而冶炼棕刚玉的技术门槛较低,投资200多万元,就可以建立一台固定式冶炼炉等,加上市场价格走高等因素,致使过多的资本投向棕刚玉。
过剩下的危机
事实上,随着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增大,国际国内棕刚玉的市场需求预期正在减少,市场价格正处于这一轮行情的最高点,价格下滑的预期非常大。一位长期观察棕刚玉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棕刚玉生产严重过剩,是目前河南棕刚玉行业内最大的风险。
目前,全国年需棕刚玉大约为80万吨,加上年出口75万吨,即需求总量在150万吨左右,河南一个省产能就在210万吨。过剩的产能,必然导致产品的恶性竞争。孔德夫介绍,由于缺少中间渠道商,市场价格的话语权掌握在使用商手中,而使用商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手段,在多家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导致众多企业只能维持微利的局面。
其实,真正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棕刚玉产品仍然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过剩的产能全部集中在没有附加值的普通大路产品上,翟永正分析,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新上马的棕刚玉生产商设备工艺技术低,仍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固定式冶炼炉,这种冶炼炉由于技术落伍,其生产的产品难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在市场上不仅失去了定价优势,甚至无人问津。
孔德夫表示,上述棕刚玉生产商让他帮助推销的产品,就是缺少技术含量的低端产品。
让孔德夫感到痛心的是,这种老技术冶炼法,不仅生产的产品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而且,他们对资源的浪费非常大,比如,采用现在的倾倒式冶炼系统技术,就可以节省铝矾土原料20%,节约用电10%。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新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能获取价格话语权。
而现在,棕刚玉原材料面临的局面越来越严峻。由于冶炼棕刚玉对铝矾土的品位有着很高的要求,而现在,河南省拥有高品位铝矾土资源的地方,按现有储量计算,至多有十多年。严峻的形势,要求棕刚玉生产商要提升现有的冶炼技术水平,否则,大量的低端产品积压,没有出路,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危情并非仅为资源越来越稀缺,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大批的小火电被关闭,作为严重依赖小火电的棕刚玉生产商,不仅眼前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电价政策控制,致使火电生产商不愿意生产,使一部分棕刚玉生产商无电可用,从长远来看,由于棕刚玉生产属于高污染行业,肯定会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打压。
期待整合
“河南棕刚玉产业要想有序健康发展,眼下最当紧的是进行企业整合,这是唯一的出路。”孔德夫认为。
孔提出的整合思路是,实施总量控制,实现集团化发展。
孔认为以发展三大产业集群的办法,把棕刚玉生产最为集中的登封、伊川和三门峡三地作为基地,企业之间实施股份制联合重组,每一个集群内只保留6~7家集团式企业,从而把全省的141家整合到18家左右,产能由目前的210万吨降为70万吨,能减少123家冶炼企业和140万吨产能,实现棕刚玉产业的良性发展。
整合的成效更是多方面的。孔算了一笔账,通过整合,每年节约铝矾土310万吨、电50亿度、淡水500万立方米、钢铁材料30万吨等。
事实上,如何把不同利益主体的企业整合到一起?整合的成本谁来承担?仅有政府的力量是否足够?这一切对孔来说,仍然是一个待解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