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义磨料公司建设党支部和工会,以先进文化打造优秀团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1月12日上午9时,记者随贵州金义磨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斌从贵阳出发,驱车前往150公里外

1月12日上午9时,记者随贵州金义磨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斌从贵阳出发,驱车前往150公里外的遵义县尚嵇镇毛坪村。
熊斌刚从上海出差一个星期回来,在家里待了一晚就急迫地赶回厂里。“新的冶炼炉刚刚安装好,我得回去看看设备调试情况,确保春节后能顺利投产。”
一路上,熊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次去上海,与一家造船企业签订一年销售8000吨棕刚玉磨料的大单,加上不久前与攀钢签约、与国外大客户续约,企业今年的销售目标任务已完成90%。“新的冶炼炉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4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作为高耗能产业,棕刚玉生产企业近几年面临产能过剩、下游市场萎缩、电力成本高、矾土资源越来越紧张等困境,而金义公司能在夹缝中生存壮大,其秘诀就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型升级,为企业打开了一条条通过海内外市场的坦途。2013年,企业生产的棕刚玉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创汇1200万美元。
来到金义公司,厂区环境整洁有序、空气清新,一辆辆挂着外省牌照的大货车停在成品库房前,工人们忙碌地把一袋袋磨料装卸到车厢里。由于订单较多,最近企业生产开足马力,日产量达到90吨,产品一到库房即装车发运,基本上每天都是零库存。
在冶炼车间,矗立着3台高大的冶炼炉,其中2台炉子的炉口火光熊熊,机声轰鸣,而另一台就是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的3号冶炼炉。指着炉子上方一束束从墙外伸进来的电缆,熊斌介绍这台新炉子的优势就是采用先进的通水电缆作为供电系统,改原有的机械倾倒炉为液压倾倒炉,不仅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还节能降耗、节约资源。“生产一吨产品比以前省电200至300度电。”
自2007年投产以来,金义公司对新技术的探索、对新市场的拓展,有着“天生”的热情和执着。投资4500万元引进倾倒式冶炼炉先进生产技术工艺,不断运用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连年参加全国磨料磨具年度供货会广交客户,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推行清洁生产。
如今,金义公司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内外客户到企业参观考察、洽谈订货。同时,企业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新批40亩土地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续建1.5万吨棕刚玉技改项目一上马,就获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
金义公司尝到了升级转型的“甜头”,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今年将投资1.2亿元,建设新厂区,新建生产线,进行产业链深加工,生产砂轮、砂纸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目标市场锁定为东南亚地区。
“成立公司党支部和工会,也是金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熊斌说,2008年成立公司党支部和工会后,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理念已深深扎根在职工们的心里,党员职工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大家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节能降耗增效等活动,支持和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企业积极开展村企结对帮扶,累计慰问当地清水村、毛坪村困难群众2000多人次,慰问资金达80多万元;捐款300多万元资助两村新农村建设、学校维护、道路硬化等。企业先后获得“五好基层党组织”、“红旗支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熊斌被推荐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共产党员。
展望未来,熊斌雄心勃勃,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省里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必将加快我们取得矿山开采权证的进度。”目前,金义公司已完成矿山勘探、申报等相关手续,待拿到开采许可证后,多年来制约企业产能提高的原料供应瓶颈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