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傍晚5点多,黄石市大冶经济开发区,许多工厂门口都聚集着年轻的工人,大多在等进城的班车。天未黑,园区很快冷清下来。尽管经济形势不好,不少项目未及时开工,但仍未缓解普工缺失的现状。&l...
傍晚5点多,黄石市大冶经济开发区,许多工厂门口都聚集着年轻的工人,大多在等进城的班车。天未黑,园区很快冷清下来。尽管经济形势不好,不少项目未及时开工,但仍未缓解普工缺失的现状。
“我们一直都在招人,生产线上还缺人,留下的年轻人并不多,很多工厂都缺人。”湖北黄石大冶市华坤包装材料公司的女会计感慨说。另外,人力成本也在增加,当地一家铝材加工的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加工资买保险,还给员工发牛奶,以福利留人。
记者从湖北恩施等地人社部门了解到,劳动力从沿海往内地回流有限,地方工业园区“用工荒”仍一定范围存在。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在持续走低,但中部劳动力市场反应却基本稳定,基础劳动力市场“用工荒”普遍。
参与多地调研的湖北省人口协会副秘书长石智雷告诉本报记者,经济下行对中西部就业影响并不明显,在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一直被认为劳动力充裕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缺失或将成为经济梯度转移的一个瓶颈。
中部工业园抢“普工”
在武汉纳杰人才市场周二的一次常规的普工招聘会上,国企中国南车一个上午接到了约20份报名表,已经算是全场中收获不错的一家。但由于公司要求工人必须能够熟练操作气体保护焊,最终能留下来的不多。工作人员估计,招满公司急需的这100名电焊工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花费好几百元的入场费,一个上午也只有两个人前来报名,武汉某生产铝金门窗公司的赵经理表示,实在是笔亏本的买卖,他们的公司正常生产需要普工80个,现在在岗人数只有一半。
事实上,在近年工业园区遍地开花的中部地区,大片兴起的工业园区,招工都不那么顺利。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1.09、1.13,其中中西部空缺更明显。
湖北恩施人社部门的一位贺科长告诉记者,地方园区企业确实很难招到满意的工人,一方面地方工业园在迅速崛起,招商火热,招来的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中西部地区工厂的工资,和沿海有差距;另外,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未知事物充满向往,不愿选择留本地。他举例说,恩施有一家太阳能企业,有5条生产线,目前只能开3条,缺少普工。
即便是省会武汉,“普工荒”一直存在。据武汉本地媒体今年8月份的报道,“武汉富士康园区一直存在用工不足的情况,缺口近一万人。”湖北省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对媒体表示,目前全省普工缺口大,未来几年,省内企业缺普工的情况将持续。
劳动力成本增加
针对这种现象,湖北省人口学会副秘书长石智雷认为,目前我国的经济放缓并非市场的衰退,主要还是国家投资对经济刺激在减少,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现有结构冲击不太明显,东南沿海受到的冲击比中西部要大。
与企业“用工荒”同时出现的还有今年被媒体誉为的大学毕业生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结构错配现象十分严重,因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凸显。
基础劳动力由过剩转向短缺也将进一步倒逼用工价格的提高。在武汉纳杰人才市场一次常规的周末招聘会上,湖北某石墨加工公司将招聘简介上标明的工资待遇普遍提高了500-1000元,转正后的石墨普工可以拿到每月3000-5000的待遇。招聘会上,企业对机械、加工类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大都提供免费住宿,月薪多在2500元左右。
今年9月1日起,湖北省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1100元、900元、750元分别调整为1300元、1020元、900元。2013年1月到7月期间,全国18个省区市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而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杨卫国看来,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在短期会存在,但长期大部分普通工作可通过智能机械予以替代。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者吴传清则表示,目前武汉许多工业园缺人,工资没有达到求职者预期,是最直接原因之一,劳动力成本或将进一步提高。
据报道,富士康早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研发自动化技术,以应对“招工难”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承接转移 中西部如何突围?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在内地和家乡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据主要地位。自2008、2009年后,已经约有15%的农民工回乡就业。
制造业龙头如富士康、海尔集团也逐渐的向中部转移,这一批从东南沿海回乡就业的农民工正好迎上我国产业转移的变化。他们的沿海工作经验,自然也成为他们的就业筹码。同时,按照产业的梯度转移,大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一直以劳动力富裕著称的内地如何保持优势?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工作。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优势,政府应该在构建就业信息平台和完善社会保障上下功夫。” 石智雷告诉记者,以他在温州等地调研的经验来看,很多在沿海打工的湘鄂籍民工,很难获取内地招工信息,返乡民工就业,还是以传统的老乡介绍为主。“另外,地方政府要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一般决定返乡民工,很看重就业的稳定性和长期保障。”他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