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欧姆龙公司不久前决定,从2014年起,重启本土的电子血压计生产线,减少部分在海外制造的产品份额。无独有偶,作为苹果公司面板供应商的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去年已开始筹划将部分产能...
日本欧姆龙公司不久前决定,从2014年起,重启本土的电子血压计生产线,减少部分在海外制造的产品份额。无独有偶,作为苹果公司面板供应商的日本显示器公司JDI,去年已开始筹划将部分产能迁回日本的茂原工厂,这一计划预计今年就将完成。JDI称,在日本通过提升自动化生产效率等方式就可让“日本制造”也保持一定的成本竞争力。
毋庸置疑,安倍政府目前急于看到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为此,借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超宽松的量化货币政策以及倚重民间投资的经济发展战略,即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大规模地刺激、引导甚至规划日本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方向。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板块之一,就是重振日本国内的制造类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可以视为日本的“再工业化”。由此,似乎就不难理解日本企业回归本土的做法,直接动因就是为“再工业化”添砖加瓦。
但是,若细致分析日本经济的现实背景,就会发觉上述逻辑完全是个悖论。实际上,就日本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的方向而言,不可能依靠海外企业的回迁来带动国内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并以此谋求制造业的重新崛起。换句话说,日本“再工业化”的现实路线是倚重现有制造业的再发展在原有的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制造类产业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能够引领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力。这亦可以被视为整个日本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当然,为了稳妥并高效地实现这一重大战略,需要日本政府实施一系列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产业革新、移民等领域的相关政策。这无疑会吸引一些海外企业的赴日投资及本土企业的继续驻留,但其根本目标绝不是所有的企业,尤其是高人工成本和低技术含量的制造类企业。
需注意的是,日资企业大规模进军东南亚国家及市场的帷幕似乎业已开启,越南、马来西亚甚至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都成了日资觊觎即刻进入的主要目的地,这无疑会促使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趋于紧密,同时也提升了东南亚地区在日本经济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性。说到底,日本公司的海外战略或日本经济总体的海外战略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即不断寻找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低限制标准的生产加工地,以降低产品的最终生产成本,而这一切是以日本本土的技术优势为重要支柱的。因此,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日本的优良技术,而基本构成却是依托海外的生产线与消费市场。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较长时间段内,海外投资扩张一直是日本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依赖,发展中国家充足的劳动力以及相对低廉的报酬成本,有效地弥补了日本国内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所带来的竞争劣势,同时也为日本核心技术的升级与再发展创造了难以估价的有利条件。必须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今天,企业以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地区或国家进行投资、生产或销售,这完全是市场调节的重要结果。换言之,企业在决定自己发展路径的时候,仍把企业利益的多与少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因此,过度解读或放大个别日企离开海外、回归本土的经济行为都是非理性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日本的政局对其经济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而言,离开中国并回流至日本本土的现象仅限于个别企业,并未形成明显的趋势,短时期内也很难出现大规模撤资的可能。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及基础设施利用成本也必然上升,传统制造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竞争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注重引导企业关注的焦点由 “制造优势”转至“市场优势”,突出市场的规模性与包容性,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