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栏的话2012年就要走过,这段承载着我们“光荣与梦想”的时光,已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刻下了不平凡的影像: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蛟龙号深潜7062米,...
开栏的话2012年就要走过,这段承载着我们“光荣与梦想”的时光,已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刻下了不平凡的影像: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对接,中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蛟龙号深潜7062米,我国深海装备和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付海军……
这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超过历史同期,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国95%以上人群,保障房开工700多万套……
新的伟大征程开启。党的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实干兴邦”的坚强决心,我们有理由充满自信,“中国梦”必将渐行渐近。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年终形势述评”系列专稿,回望不寻常的2012年,盘点难以忘怀的壮阔历程。敬请读者关注。
一位福建的企业家,撇下企业繁忙的事务,岁末时赶到京城参加一个常规年度调查数据的发布研讨会。他向大家坦白:“作为老会员好几年没来参加年度会议了,但是今年特别想来,因为在企业站的角度低,看不清未来的形势会怎么走,想到北京近距离感受中央的温度。”在那个几百人的会场,像他这样的企业家比往年至少多了1/3。过了一年紧日子,企业家们都渴望能穿越眼下的困难,寻找方向,重拾信心,再创辉煌。
中国经济的温度低于常年,但没有出现“硬着陆”,四季度积极因素在增加
中国经济的温度多年高于他国,但是,2012年中国经济温度跟自己比不算高。GDP增速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逐季下行,到2012年前三个季度,下行态势没有改变: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同比增长7.6%,三季度同比增长7.4%。连续7个季度下行,且前三季度累计增长只有7.7%,这个速度无论是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增长9.2%相比,还是与近10年10.7%的平均实际增长速度比,回落的态势和幅度都十分明显。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首轮冲击,实现“V”形反转的中国经济再度放慢脚步,担心和疑虑是难免的,特别是到二季度GDP增速“破八”时,悲观和担忧的声音多了起来。
现在全年数据尚未出炉,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虽然增速放缓,却并未出现一些人担心的“硬着陆”。相反,由于中央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到9月已经出现积极变化的迹象,到11月,筑底企稳态势进一步确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仍然表现较为亮丽,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诸多领域,都可以看到积极变化。
首先,稳增长已释放积极信号。三季度GDP增幅虽比上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是回落幅度比上个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到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已经连续3个月比上月加快;作为监测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11月份为50.6%,连续3个月出现上升,并且连续第二个月站在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上。
其次,结构调整积极效应在显现。众所周知,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已经成功实现“九连增”。在第一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还体现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比例关系上。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8%,比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提醒人们注意这样一个现象:从2001年以来,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一直在60%以上,这表明新世纪(8.56,0.00,0.00%)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是制造业拉动的,而且也是非制造业拉动的;今年以来,制造业PMI连续几个月调到景气线50%以下,而非制造业PMI一直高于50%。他认为,“这说明,非制造业已经成为今年以来托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发生可喜的而且是深刻的变化。”此外,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看,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是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都持续快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东部,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与2011年相比,2012年经济增长的脚步虽然在放缓,但民生改善的步伐没有放缓。今年民生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就业提前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仅仅前10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123万人,新增总量为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也没有停步,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3%,二者全部跑赢了GDP7.7%的增速,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已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已经连续几年大规模上马的保障房建设也没有停,1到10月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2万套,基本建成505万套,提前完成年初预定的“500万套”任务。
发展的步伐没有停,改革的工作也在扎实推进。令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上半年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放开市场准入的措施,各地政府也都积极争取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此外,阶梯电价在全国全面试行,则标志着资源价格改革在深水区涉水前行。
“双稳”成就良好,来之不易,中国速度仍是全世界最好的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又走过了非常复杂艰难的一年,应该如何评价它的表现?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方针,体现在经济工作上就是“稳增长”和“稳物价”。从目前情况看,可以说“双稳”成就良好,且来之不易!
今年的稳增长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极其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际贸易萎靡不振。我国出口增速从以往多年的两位数掉到了一位数。从内部环境看,GDP增长幅度连续7个季度下行,这种多年未遇的情况,使得我们经济运行中一系列问题突显:企业利润下降、财政收入减少、转型困难重重……
“但从现在看,今年实现7.5%以上的增长没有问题!从世界范围看,欧洲负增长,日本零增长,新兴经济体大部分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中国速度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增长速度。”
姚景源告诉记者,“今年的计划目标是把物价涨幅控制在4%以内,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中国2012年稳物价任务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PI全年不会超过3%。”他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物价企稳看成是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而是这些年政府大量积极有效工作的结果。首先,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粮价稳,百价稳,粮食丰收成为稳物价最坚实的基础。其次,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农产品(5.09,0.05,0.99%)生产力度,农产品供给充裕,为稳物价做出重大贡献。最后,各级政府积极改善流通,加强监管,有效降低了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所以,稳物价回过头来又给稳增长创造了空间,使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了更宽的调整空间。”
“双稳”目标即将实现,毫无疑问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正确应对。展望明年,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还应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虽然我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但正如专家分析的那样,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出现迅速反转的情形不同,可能会是在回升前后有一段波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当前经济运行的环境较金融危机冲击期间更为复杂,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目标之间求得平衡的难度将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