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长期的实践看,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特点是市场需求的拉动,考虑2011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消费、投资、出口将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投资的拉动将保持合理增长,重在优...
“从长期的实践看,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特点是市场需求的拉动,考虑2011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消费、投资、出口将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投资的拉动将保持合理增长,重在优化投资结构。”11月2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2010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谈到明年的钢铁需求时这样表示。他认为,如果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则2011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保持适度增长。 对于这一适度增长,此前,宝钢集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曾表示:“中国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而发达国家二者基本同步。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94%,已接近45%的经验峰值,而城镇化率仅为45.68%,距75%经验峰值还有较大差距。2010 年之后,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下降,钢铁工业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城镇化将成为我国钢铁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结构调整将带动钢铁产品结构升级。”
从全球钢铁业的发展来看,自1950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1.89亿吨,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钢产量呈现间歇式增长的特点:在1950年到1973年这一战后增长期,世界钢产量达到7.10亿吨;1974年到1999年的钢产量比较平稳,世界钢产量达到7.89亿吨,总体处于调整期;到了2000年,世界钢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2007年的钢产量超过13亿吨;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的钢产量减少到13亿吨以下,达到12.23亿吨。由此,世界钢产量有可能再次进入调整期。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钢铁生产和消费增幅趋缓却是不争的事实。钢铁工业未来的增长区域会在印度、巴西、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钢铁工业自1949年以来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00年以前主要是要素驱动,当时钢厂主要分布在内陆靠近的矿山地区,产量稳步发展;2000年至今,主要是投资驱动———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巨额投资,带动钢铁业快速发展,10年新增产能达到6亿吨。吴东鹰认为,未来,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钢铁工业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创新将成为产业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中国钢铁业也将由此步入创新驱动阶段。而衡量创新,最直观的一个指标就是产品。
2009年,在我国的进口品种中,有86.43%的钢材为板材,且高端板材居高不下。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我国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存在错位。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近几年钢铁企业虽在产品升级方面有所突破,如宝钢、武钢研制的优质冷轧取向硅钢已在国产大型变压器生产中开始扩大应用,舞钢采用电渣重熔工艺成功开发了300mm水电机组用Z向钢板,可用于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制造,填补了国内空白。但是,在高端装备所需的优质特种钢材方面,国内的供应能力还严重不足。比如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设备所需的耐高温高压钢材,大型工程机械所需的高强度钢材,高档轴承所需的优质轴承钢,高档冲压模具所需的优质模具钢等等。
“在已经能够提供的钢材产品中,国产钢材也显示出不足。”蔡惟慈说。他表示,在质量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上,钢铁企业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比如大型变压器所需硅钢的厚度,国内产品通常取其下公差;而在产品质量方面,不同批次的产品也会出现差异,给用户企业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在家电用钢方面,中国家电协会信息部部长胡晓红表示,家电产品的升级也向钢铁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电冰箱、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对冰箱侧板等大家电箱体材料的机械性能、表面质量、平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容量大及家电箱体一体成型工艺的普及,对宽幅板材的需求上升;二是减量设计是家电产业发展方向,对高强度薄板材的需求上升,高强度、高硬度、薄规格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是变频技术与高能效的要求对高牌号冷轧硅钢需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