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批准。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可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其中环保产业约占该领域总产值...
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批准。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可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其中环保产业约占该领域总产值的34%左右。环保行业有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环保装备制造,中游是环保基础设施建造,下游是环保基础设施运营。 根据规划,未来我国在节能产业方面将大力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并将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在环保产业方面,则将重点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发展环保产品、服务,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
节能电机有望“十二五”走旺
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是《规划》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工业用电是社会用电的主要构成部分,而电机能耗在工业用电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未来节能电机市场潜力巨大。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变频器调速,改善交流电机的运行效率;二是使用高效电机。
高压变频器需求旺盛。根据《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我国发电总量的66%消耗在电动机上,各类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个百分点。
由于变频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电动机转速实时调节,使电动机在最节能的转速下运行,可大大降低轻载运行时的电耗,进而明显降低电动机运行的综合电耗,节能效果明显,一般节电率为20%~30%,最高甚至可超过50%,投资回收期2年左右。
2010年底电动机总装机量大概在7.62亿千瓦左右,其中90%是交流电机,而高压电机约占50%,且高压电机中近70%拖动的负载是风机、泵类、压缩机,其中一半适合调速,高压变频器的潜在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
高效电机前景广阔。根据《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我国将电机能效分为三级,能效一级为超高效电机,能效二级为高效电机,能效三级为普通电机。
与普通电动机相比,高效电动机通过采用优质材料,优化设计,能耗平均下降20%左右。超高效电动机比普通电动机电耗低30%以上,高效电动机价格较普通Y系电动机要贵15%~30%。但一般而言,高效电机高于普通电机的投资额在2年内即可收回,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为企业节约电耗。
再制造试点企业受益于节能环保
根据《规划》,作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要方面,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再制造将获得重点发展。
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原料毛坯来源于消费过的旧产品、旧零部件,使用的几乎都是免费材料。因此,一件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只是原型新品的50%,生产过程中平均能够节能60%、节材70%。据统计,一吨再制造产品可以避免产生4吨的工业废料。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再制造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5月份,由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牵头下发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今后将深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以推进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为重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传动轴、压缩机、机油泵、水泵等部件。据悉,今年全国将再制造发动机约11万台,再制造变速器约6万台,再制造发电机、启动机100万台左右,产值可达25亿元,今后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目前,我国再制造工作已经奠定了一定基础,再制造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部分龙头企业、代理商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近几年,伴随工程机械产品保有量的持续攀升,旧机、二手机市场容量快速膨胀,也为再制造业务开展创造了条件。
未来10年节能环保进入“黄金期”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将有更多的政策陆续出台。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用2000多亿元的投资,带动了全社会2万亿元的投资。“十二五”规划中约束性指标的确定,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有关人士预测,201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另外一些推测数据显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推进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节能产业已经形成了四个主要领域,即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生活节能或居民节能。其中,工业节能被看成是投资潜力最大的领域,因为能耗的70%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炼焦、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
有关专家指出,要推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当前还要加强引导,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过渡和转变,一是要推进政府层面的节能能力建设;二是应尽快形成良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运行环境,包括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三是应多角度支持节能产业服务机构,即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的综合能力建设,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