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走进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展示大厅,一排迷彩工装面料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这一款颜色适用于荒漠地区,这款则偏向丛林……无论是何种地貌,都可以从这里找到适用的颜色组合。”佳联佳禧公司副总经理石岷山指着两件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迷彩工装说,它们的售价差距达3倍以上,更贵的那款还供不应求,“差异,源于背后的科技含量。”
三台县是人口大县,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起步较早。成立于2003年的佳联佳禧公司,是当地纺织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石岷山说,纺织产业的“天花板”很容易触摸到。佳联佳禧公司成立当年产值就达8000万元,随后的几年,十亿元成为一道“门槛”,似乎难以逾越。
如何打破行业增长上限瓶颈?佳联佳禧公司将目光锁定在迷彩工装印染上。“工装行业有两个环节技术含量最高,一个是上游的特种纤维制造,另一个是下游的印染环节,要给高强度尼龙材料染色很困难。”石岷山说。
历经多年科研攻关,2007年佳联佳禧公司成功实现防红外技术的突破。
什么是防红外技术?石岷山说,这指的是由佳联佳禧公司印染的迷彩工装可以隔绝红外线。在红外线侦察中,身着这款工装可以实现“隐身”。
“印染技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迭代进化,通过科技赋能改造提升纺织这一传统产业,我们已尝到甜头。”石岷山说,要保持行业领先需要在科研上不断创新。
目前,佳联佳禧公司年生产能力达2亿米,居中国印染企业前十,并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
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佳联佳禧公司走上发展快车道。作为一家龙头企业,近年来带动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三台县,涵盖面料定制、剪裁加工等领域。
佳联佳禧公司印染的迷彩工装面料,2023年创造产值近25亿元。三台县工业的另一张名片——“砂纸”,在2023年也创造了近6亿元产值。
砂纸是最常见的磨具之一,就是在一张薄膜上黏附无数磨料颗粒。当薄膜厚度不断降低,低至0.15毫米时,磨料颗粒则达到微米级。这些颗粒均匀铺开,就成了一张聚酯砂膜。这张砂纸,能打磨的精度可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柔性磨具。
“我们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等,就是用这种砂纸打磨的。”三台县固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谢泽说。
在固锐公司厂房内,长长的植砂机组车床上,一卷卷聚酯砂膜在锃亮的滚筒上徐徐向前行进。全长380米的车间里,因为采用了智能化、数字化运作的轮动自动化植砂设备,只有8个技术工人在操作。
“这是国内首条自研的聚酯砂膜生产线,这项技术仅研发就用了5年时间,投入约8000万元。目前,我们的聚酯砂膜生产规模位列全国第一。”谢泽说,2015年前,我国的聚酯砂膜主要从国外进口,价格在100元/平方米左右,固锐公司的聚酯砂膜生产线,产品品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要求,售价却只有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参观工厂时,调研组在检测室内看到很多显微镜。谢泽介绍,固锐公司生产的砂纸颗粒极其微小——在1平方米聚酯砂膜上,黏附着70亿颗微米级的颗粒,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检测,这些颗粒能否均匀分布是生产环节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在于稳定性,需确保砂纸在打磨第1次和第100次乃至第1万次时的效果一致。
“这就必须确保生产线运行速度均一,不能有一丝起伏变化。我们在材料和生产工艺方面拥有300多项专利。”谢泽说。
调研组注意到,三台县的龙头企业十分注重科研投入,但三台县本身所拥有的科研资源极其有限。
“科创资源是我们的瓶颈,但三台县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绵阳科技城和成都之间,这两地的科研资源可很好地覆盖到三台县,这成为三台县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唐子淇说,以固锐公司为例,目前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年总产值的5%左右,并在成都建起了基础研究团队。
以科技创新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三台县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并成功创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纺织鞋服产业获评全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