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多晶硅跌至6万元/吨 光伏下游因何面临“不可承受之低价”?业内称不可持续|年终盘点

关键词 财联社|2023-12-26 11:46:40|来源 财联社
摘要 “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这样,制造端和新增需求不断创下纪录,但企业日子却很难过。”在本月进行的2023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有组件企业人士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中这样表示......

“几乎没有哪个行业这样,制造端和新增需求不断创下纪录,但企业日子却很难过。”在本月进行的2023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有组件企业人士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中这样表示。

低价竞标、产能过剩、市值大跌是今年光伏产业的“心头之痛”。这与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的现状并不应景——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1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21.32GW,环比提升56.5%,今年前十一月新增装机累计达163.88GW,全年装机量有望达到180GW。更乐观的预测则认为,随着第一批大基地在“1231”之前并网,今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00GW,这几乎是2021年装机量(53GW)的近四倍。

时间拨回一年之前,在2022年末,彼时多晶硅刚从30万元/吨高点回落不久,单瓦近2元的价格让中下游叫苦不迭;随着供应瓶颈消除,仅仅一年时间,随之而来的过剩又让组件价格跌至不足1元,“半价促销”同样让组件厂压力颇大。多位头部企业高管呼吁,低价组件伤害全行业,预计组件价格在明年将迎来反弹。

密集扩产后产量创下新高

临近年末,光伏行业依然能传来振奋消息: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针对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情况,在今年已上调一次装机预期的基础上,二次上调预测数据,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全球装机则由305-350GW上调至345-390GW。

事实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还稍有保守。有关负责人提到,考虑到第一批风光大基地必须在年底前并网,全年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还有提高。另据行业机构统计,全年装机在直流侧预计达到200GW。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40GW,同比增长145%,属于近10年来最高增速,且多数月份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00%,3月份最高超过了400%。

在上游制造方面,各环节均创下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硅片产量约460GW,电池产量约404GW,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速分别为86%、79%、74%、72%,上述产量规模均已超2022年全年水平。

不过,根据机构统计,2023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产能预计均将超过800GW,远超终端需求预测,由此引发的产能过剩现状,几乎成了各环节企业普遍面临的风险。国金证券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同比增长30%至490GWac(对应组件安装量约650GW、产量650-700GW):中国有望在超高基数下保持增长,但增速或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海外市场则将更充分享受组件价格下降和加息结束的红利。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告诉财联社记者,光伏行业具有较稳定的成长性,但过程中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影响光伏周期的因素是供给,需求和技术。当前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底部,有逐步企稳的迹象,但中短期全球产能过剩,未来企业间将出现分化,电池转换效率高、大组件企业将取得更大的优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11月,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即使“先进产能”的代表TOPCon电池,可能也会面对产能过剩的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产能出清的背景下,“投产之日即亏损之时”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面对的风险。

“量增价减”成常态

造成业绩承压的原因,首先与价格颓靡有关。事实上,在各环节“量增”背后,也纷纷难逃“价减”的冲击。此前两年,光伏行业上升周期中规划布局的新增产能在2023年陆续释放,直接导致光伏产业链价格跌至底部区间。

首先是“瓶颈”环节多晶硅,其价格从二季度开始“雪崩”。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目前N型硅料成交均价为6.8万元/吨,环比下降0.29%;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5.95万元/吨,环比下降1.16%。相较一季度最高25万元/吨的价格,跌幅超过75%。

不仅多晶硅,曾经仅次利润丰厚程度仅次于多晶硅的硅片环节,同样面临价跌压力:临近2023年底且2024年一季度持相对悲观预期的前提下,多数企业开始向市场集中抛售库存,硅片价格一度出现非理性下跌。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消息,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92元/片,周环比降幅7.69%;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2.18元/片,周环比降幅4.39%;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3.02元/片,周环比降幅7.36%。

以出口额为参照,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前十个月,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90%、72%、34%,但同期出口总额近430亿美元,同比下降2.4%。特别是组件环节,由于价格下降了50%左右,导致出口额反而下降了4.6%。

一位头部组件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整体订单和开工率还处于较好的水平,特别是在补齐上游N型电池产能后,在产品质量方面得到下游客户更好的认可。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这部分一体化的红利并没有留存在企业内部,而是作为参与这种“低价竞争”的支撑。

谈及“内卷”持续到何时,他认为未来还会持续很久,但在明年情况看,光伏制造端彻底从此前的上下游利润分化格局,转向全产业链环节整体性的微利甚至亏损,一些经营不善或者成本控制不好的企业会被首先淘汰,这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其实是有利的。

“价减”还表现在光伏企业的融资规模缩减。据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由于金融政策阶段性收紧,部分光伏企业上市募资受影响,2022年新上市光伏相关企业达15家,2023年截至目前仅为5家。此外,有4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已更新IPO进展,但进度可能会延缓,未来也可能会不断有IPO终止的消息传出。

在市值方面,相比较于巅峰期一度接近20家产业链公司达到千亿市值,目前仅有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和阳光电源(300274.SZ)三家公司总市值还在千亿之上。

目前,光伏产业正在面对来自经营业绩和估值下滑的双重压力,也让曾经蜂拥而来的跨界投资者重新考量回报收益。今年以来,皇氏集团(002329.SZ)、奥维通信(002231.SZ)等不少曾经高调跨界的光伏企业选择离场。

业内呼吁:低价组件不可持续

需要注意的是,“劝退”跨界投资者,光伏企业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10月,央国企地面电站招标中首次出现低于1元/W竞标价,此后组件的降价速度更是加快,仅仅两个月不到时间,中标价格处于1元/W附近已经成为常态。12月25日,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组件集采(标段1-标段4)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分别为晶澳科技、正泰新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最低中标价为1.057元/W,为P型单晶硅组件。

但对于上游制造环节而言,过低的价格下仍然要承担不小压力。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光伏年度大会上提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持续存在,有的还在不断地扩大,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行业的竞争加剧,产业过度扩张,产品价格下降过快,广大企业生存压力非常大。

根据业内测算,即使以6万元/吨的硅料成本价格计算,组件的成本价格也要在1.1-1.2元/瓦附近。根据InfoLink判断,在明年一季度需求能见度不高的情况下,整体价格走跌仍未止住。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今年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表示,建议大型国有能源企业不要再采取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

高纪凡认为,海外占了光伏全球市场的60%,但很少看到海外的能源企业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他建议行业协会与商会组织光伏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加强行业自律,避免陷入亏损的价格战,中国光伏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地创新和价值创造,助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传播星球联合创始人、行业观察者由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央国企地面电站招标追求低价的现象,反映了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和产能过剩的现状。一位组件企业负责人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价格的惯性和多数企业的产能成本关系会影响组件的市场价格。目前,主流厂商的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产业链价格下降的红利被动让给下游,以争取市场,

“这一情况在明年也很难有太大改变。”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光伏行业需要持续健康发展,今后还要面对新型电力系统改革等大量的工作,市场价格不合理波动极大消耗行业发展预期,这是在明年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关于此轮过剩调整的周期需要多久,目前业内观点不一。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此前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认为,用市场的规律去看,阶段性的产能过剩非常正常,而且与一个未来还具有足够成长空间的新兴行业相比,今天的过剩仅仅是发展过程的一个小波浪。

在他看来,过剩几乎都会在短的时间,半年、一年或者稍微长一点的时间,重新取得新的平衡。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