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专精特新:制造业中小企业面临的春天与挑战

关键词 专精特新|2022-12-19 11:10:14|来源 专精特新企业大会
摘要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的新国策。“专精特新”符合波特的竞争战略中的两个战略,也就是“聚焦战略”(专精)和“差异化战略”(特新),而且是两者的...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的新国策。“专精特新”符合波特的竞争战略中的两个战略,也就是“聚焦战略”(专精)和“差异化战略”(特新),而且是两者的高度结合。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时,许多中国企业都梦想做平台,成为像阿里或者腾讯那样的公司,至少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重度垂直专业平台(例如,化工领域、供应链金融领域)。

       事实上,对于99.99%的企业来说,做平台或者多元化,都是高难度的危险动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甚至是一条导向死亡的歧途,而“专精特新”才是一条高成功率的正道,再加上各类政策的倾斜,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春天到了!然而,如何更好地把握“专精特新”的发展机遇,在春风中茁壮成长,摆在制造业中小企业面前的问题仍然严峻。

       01“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春天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做平台或者多元化,都是高难度的危险动作,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甚至是一条导向死亡的歧途,而“专精特新”才是一条高成功率的正道,再加上各类政策的倾斜,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具体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出台了大量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政策文件,且相关支持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 第一,加强创新支持。一方面发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智能制造进园区等活动;另一方面,发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等机构作用,鼓励工业设计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完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 

       · 第二,优化发展环境。一方面,落实落细财税扶持政策,通过中央财政有关专项资金引导地方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各地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鼓励地方根据形势变化,出台降本减负、援企稳岗等助企措施,依托大数据手段推动税费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充分享受税费减免红利;另一方面,发挥展会和平台对接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政府采购支持,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产品和服务采购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海外推广计划,优化海外仓网络。

       · 第三,加强要素保障。一方面,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深化新三板改革,发挥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中小企业作用,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公开机制,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激励和保护,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中小企业职称申报兜底机制,加强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 第四,提升服务力度。一方面,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社会化公益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加强与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协同联动,发展志愿服务队伍,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数字+”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移动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 第五,促进转型升级。一方面,提升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支持开发绿色技术、设计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组织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简化中小企业项目环评管理,缩小项目环评范围,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组织专家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另一方面,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库,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等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法律培训,做好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排查,组织专家出具专属评估报告,帮助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image.png

图 “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措施

       02企业面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困难与挑战

       制造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时往往面临众多的困难。

       · 第一,劳动力供给受限。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中低端制造的发展阶段,利润很薄,无法为产业工人提供体面的劳动收入;另一方面,西部劳动力大省和东部沿海用人企业之间存在空间上的分离;此外,外卖快递等短期内快速获得收益的职业对职业技术工人的冲击等因素都导致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受限,中国各地出现的所谓“民工荒”现象就是这种问题的反映。

       · 第二,技术创新处弱势。“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要求,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科研投入。而专精特新企业的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持续投入较高的研发投入对这些中小企业提出了一定的成本投入要求,在整个行业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创新壁垒。此外,制造业中小企业通常是产业链中大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供应商,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在链内大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话语权不足,创新方向受大企业影响严重,“专精特新”化发展的自主创新动力或受限。

       · 第三,数字化程度较低。部分制造业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和生产方式上相对落后,抗风险能力差,相对缺乏数字营销能力和信息化安全措施,与当前数字经济、网络营销主流趋势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面对新市场开拓,制造业中小企业手段有限、途径较少,难以打破现有市场利益格局或融入新的销售体系。

       · 第四,融资困境难突破。伴随着“专精特新”企业迅猛发展,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堵点、痛点。部分制造业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世界性、长期性难题。我国多层次融资体系仍不够完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股权和债券融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在以上困难的基础上,制造业中小企业面向“专精特新”发展,还将遭遇诸多的复杂挑战。

       · 第一,技术积累不足。竞争劣势挑战,国际制造业中具备领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中小企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积累与资源积累雄厚,相对而言国内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亟需时间、资金和技术的积累。

       · 第二,上市存在隐患。一方面北交所、科创板的助力,使得“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动力得到强化,但也面临为了提高市值与股价、减少技术研发投入的隐患存在。此外还易引起欧美国家的关注,被列入实体清单的打击之中。

       · 第三,创新存在风险。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并存在创新失败的风险,试错成本较高。同时关键的“卡脖子”技术本身门槛成本较高,突破较为困难。

       03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式发展的落脚点

       制造业中小企业要想做好“专精特新”发展工作,实现“专精特新”式发展,就必须深刻理会“专精特新”的含义,以国家层面的“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为对标的方向,充分落实“专”“精”“特”“新”四项建设,即充分落实专业化建设、精细化建设、特色化建设和新颖化建设。

       · 第一,落实专业化建设。专业化即专注核心业务,并具备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其产品或服务在产业链某个环节处于优势地位,能够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优质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与配套服务。这要求企业清晰梳理自身业务内容,剥离冗余、集中突破。

       · 第二,落实精细化建设。精细化即经营管理精细高效。企业应当在经营管理中建立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实现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产品精细化,形成难以攻克的核心优势。在这一方面,数字化工具或许能够为企业提供重要支持。

       · 第三,落实特色化建设。特色化即产品服务独具特色。一方面,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传统技艺、地域文化或者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特色产品或提供特色服务,实现特色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当是面向目标对象的,即针对特定市场或者特定消费群体,构建特定场景下的品牌与产品优势。

       · 第四,落实新颖化建设。新颖化实际上更多指向创新,企业应当具备持续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并能够将创新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在这一方面,生态理念、绿色理念等或可为企业实现新颖化目标加权。

       具体来看,不同于德国“隐形冠军”60%以上都是B2B制造企业,聚焦高端细分市场,中国中小企业群体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竞争优势区分程度尚不如人意,所以护城河的打造是目前制造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应当重点关注两项要义。

       · 第一,关注新领域,实现新领域突破。制造业中小企业可以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薄弱赛道,找到市场机遇,细分切入,提高资源投入的产出比。

       · 第二,借力平台,依托平台降本增效。制造业中小企业可嵌入产业平台,利用和共享平台所提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实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增长。

image.png

图 制造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