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和生袁逢宽杨瑞奇现提出磨料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初步思路,作为研究探讨意见发表。一、行业概况、特点和现状刚玉、碳化硅(统称磨料、以下同)是一个高能耗、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
陈和生 袁逢宽 杨瑞奇 现提出磨料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初步思路,作为研究探讨意见发表。 一、行业概况、特点和现状 刚玉、碳化硅(统称磨料、以下同)是一个高能耗、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产品具有高硬度、机械强度、热稳定和抗学侵蚀性能,主要作为研磨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脱氧剂(碳化硅)等用途广泛。由于产品冶炼能耗高,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粉尘等因素,发达国家受一定限制,有条件的发展中国家有较快发展。特别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产量平均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成为第一产量大国。全球刚玉产量估计在120万吨,北美10万吨,印度2.5—3.5万吨,其他地区6—7万吨;全球碳化硅产量在115万吨左右,分布为中国45万吨,挪威8万吨,巴西17.2万吨,荷兰6.5万吨,日本6万吨,美国5万吨,委内瑞拉4万吨,墨西哥3万吨,法国1.6万吨,印度等其他国家为18.3万吨。 二、市场分析和预测 近年,磨料销售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占总量近70%,2003年出口创历史水平,总量达93.78万吨(有退税政策调整使当年额外增加出口10万吨,正常应在75万吨左右),其中刚玉67.16万吨,碳化硅24.98万吨。出口主要国家为美国、日本,占我国出口总量近60%;国内市场销售占30%,主要用于磨削和非磨削,市场分配大致为6.5:3.5。 刚玉、碳化硅作为成熟的研磨和耐火材料的原料,而且成本很合适,除了SG磨料(产品为纯微晶氧化铝,其硬度比白刚玉更高,但成本是白刚玉1.25—3倍以上)和高铝棕刚玉(但仍是刚玉系列)可替代部分白刚玉外,其余主要品种尚没有遇到重要替代品的威胁,所以,它将继续保持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作为研磨和耐火材料,密切追随经济和制造活动,特别是受钢铁、汽车、航空航天及IT等高新技术行业发展情况的影响。而目前,世界经济2002年下半年温和复苏,2003年明显增长,不少权威金融或咨询机构预测2004年美国和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增幅将分别达5.9%和5%,创20年来的最高水平。速度将超夺冠50%以上的还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美国高盛公司预测现在起50年内,这四个国家可能统治世界经济,其GDP总和将超过美、日和主要欧洲国家(包括英、德、法和意大利)的GDP总和。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由此带来钢铁、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以及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强力拉动磨料的需求。 以高速发展的中国为例。2002年钢产量1.8亿吨,2003年达2.2亿吨,增长22.2%,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产钢大国。预计2004年将达2.6亿吨,比2003年增长16.9%,尽管钢铁企业实行结构调整,但国民经济在高速展,钢铁产销将呈增长势头,而且将保持到“十一·五”末;中国汽车产量2002年325.1万辆,上升为世界第五位,2003年444.37万辆,增长36.7%。专家预测2004年将达510—530万辆。汽车产销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因为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很低,如达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应有1.6亿辆,是现在的9倍。专家预测到2010年将达800万辆。 据世界半导体市场统计资料,今后5年半导体将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因此,半导体装置的基础材料——硅片产量也将高速增长,2003年达40万枚,5年后将增加到60万枚/年,硅片切削加工用碳化硅需求将明显增长。 美国《磨料磨具产品与市场》报告预测,由于中国钢铁增长将持续,其他市场受到一定冲击,磨料出口增幅将受影响。但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将确保其继续增长。明显影响增长幅度的是耐火材料市场的需求,因为单位消费量从1970年的25—30千克/吨钢减少到目前的10千克/吨。日本耐火材料消费从1998年123.1万吨,减少到2000年的97.5万吨。还有是炼钢技术的变化,如炉渣喷溅法和水幕冷却法在电弧炉中的应用减少了耐火材料的消费。但由于刚玉、碳化硅用以使耐火制品获得更高性能和更长使用寿命,所以将保持其继续使用,并且在一些专门耐火材料领域内的应用在增长。 总之,“十一·五”后两年,市场对磨料需求将趋旺,“十一·五”期间将保持平稳。 三、技术水平分析与差距 近年,虽然中国刚玉、碳化硅生产在规模、冶炼技术及加工工艺等方面已有相当的调整和进步,但严格讲,与国外比,仍属粗放型,大路货居多,据不完全统计,生产企业近300家,虽有几家大的冶炼厂,但大多数为2000—8000吨/年的中小企业。为数不少的企业没有加工线或只有简易的加工线。向市场(包括出口)提供的商品自然块或0—25mm碎块占60%以上。虽然大多数企业能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但在满足专业用途方面仍有差距。如冶炼中按要求对化学成份、结晶状况调整在加工中对堆积密度、颗粒形状、表面清洁度的调整控制,按用途要求组织多牌号生产等方面和国外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满足普通耐火材料行业需要的同时,进入高级耐火材料领域需要继续付出努力。 四、发展的建议意见 依据需求分析和市场变化,对近期及“十一·五”期间本行业发展的意见是 1.生产能力应在调整中稍有增加,对于国家经贸委发《2002》32号令关于限制棕刚玉和碳化硅3000KVA变压器冶炼炉的建设,目前市场已经起到初步调节作用,3000KVA以下变压器通过市场调整取消后,适量增加碳化硅8000KVA—12000KVA以上的冶炼炉,棕刚玉应向3000KVA倾倒炉和目前引进的10000KVA以上的冶炼炉调整,在调整中增加能力。预计“十一·五”后两年将通过调整新增生产能力碳化硅和刚玉各5万吨。“十一·五”期间能力增加应预予控制,提高能力利用率,达到增产之目的。 2.鼓励行业通过重组转制等机制,形成数个年产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或企业集团。目前棕刚玉已经有2—3个企业向此方向迈进,碳化硅还只有一有企业以超过12万吨/年为目标在建设中。促成规模经济,增强实力,通过引进技术,提升产品等级,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3.生产量的增加。2004年开始,各地加快了电力投入,磨料冶炼受电力影响的矛盾将逐步缓解,但刚玉仍受铝工业变化的铝矾土供应越来越偏紧的制约。由此并根据前面的市场分析预测,提出“十一·五”后两年和“十一·五”期间磨料生产发展意见。 4.鼓励提高产品品级 中型以上生产企业要努力在提高品级上下功夫,努力改善粒度砂加工的工艺水平,为满足专业用途对颗粒形状、堆积密度、粒度组成以及清洁度过的要求进行改造投入,满足国内外用户需求;努力扩大进入高级耐火材料领域的能力 ,如棕刚玉要有CaO小于0.15%,白刚玉的Na2O小于0.2%的产品;钢铁行业用白刚玉气孔率应达4.0%以下,化工行业用白刚玉SiO2在0.1% 以下;碳化硅要努力向致密的大结晶方向发展;精细微粉生产要努力达到国外市场要求。 5.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对磨料的需求无疑将不断增加。国际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发展,而且中国磨料就目前和近期发展所构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量,产品仍将以出口为主。所以,建立正常的出口秩序,抑制恶性竞争,维护行业企业的利益,应该是本行业企业的重要任务,全体同仁应该充分地认识。政府、行业组织应该加强协调力度,出台和执行有效协调办法,企业理当主动热心配合,达到协调之目的,确保在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时期,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陈和生为中磨协会秘书长、中磨公司首席顾问;袁逢宽、杨瑞奇均为中磨公司高级工程师) 摘自《中国磨料磨具》20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