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钢铁行业去产能引人注目。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应如何看待2018年钢铁行业发展?2019年兼并重组进展是否加速?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史洁。
2018年钢铁行业呈现四个特点
中国经济时报:你如何看待2018年钢铁行业的发展?
史洁:在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地条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在2016年出现好转、2017年明显改善、2018年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第一,行业供需趋于合理。2016-2017年合计压减粗钢产能1.2亿吨以上,2018年前7个月压减2470万吨,完成全年3000万吨压减任务总量的八成以上。无效产能退出为优质产能腾挪空间,钢铁产能利用率恢复到80%左右的合理区间。
1-10月粗钢产量为7.83亿吨,同比增长6.4%。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钢材出口5841万吨,进口1110.3万吨,累计净出口4730.7万吨,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约7.33亿吨,行业供需趋向于合理。
第二,钢材价格高位运行波动趋缓。据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主要钢材批发市场均价为每吨4545元,比2017年同期上涨11.22%,是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自去年四季度钢材平均价格站上4500元以后,今年钢材价格始终围绕该水平上下波动,未出现大幅涨跌情况,最大涨跌分别出现在8月(3.57%)和1月(-5.7%)。前11个月环比波动振幅为9.26%,低于去年同期的14.75%和2016年的19.62%水平。
第三,企业利润大幅攀升。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7%,位居34个利润总额同比增加行业前列。同样的,前三季度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99.63亿元,超过2017年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6.01%,销售利润率为7.5%,较上年同期提高2.88个百分点,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恢复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开创了新局面。
第四,出口量继续回落出口额上涨。2018年钢材出口继续回落,前11个月,出口6378万吨,同比降低8.6%,但是出口金额由去年同期的累计下滑转为明显上涨。进口1216万吨,同比微涨0.5%,进口额也有所上涨。
兼并重组仍是未来工作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有观点认为,2019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仍将继续,并有加速的可能,对此,你如何看待?
史洁: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有望提前完成,钢铁行业脱困发展成效明显,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生产专业化不足、产品结构失衡等“老”问题长期存在,而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国际环境深刻变革等“新”风险日益严峻。因此,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高质量供给体系、提升行业防范风险能力、减轻区域环境压力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效益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时期,早在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中便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调整布局作了重点要求,在规划发布前1个多月宝钢和武钢完成合并。当前,河北、河南、江苏、山西、四川等地已出台钢铁行业发展相关规划目标。截至2020年,河北省钢铁企业将形成“2310”产业格局,包括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3家地方实力企业,10家特色钢企。江苏积极形成“134”格局,山西计划从目前的27家减少至10家,四川力争建成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千万吨级骨干钢铁集团,总产值达3500亿元。
因此,在去产能收尾阶段,加速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是未来改革工作重点。
三个方面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我国钢铁行业会面临哪些挑战?
史洁:一是外部环境深刻变革。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分化趋势明显,美国经济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税收改革等刺激下逐渐走强,欧元区经济运行整体偏弱,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美元强势升值的冲击下苦于金融环境趋紧和资本外流。同时,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摩擦负面效应逐步凸显,国际贸易形势趋于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扰动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2019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预期强烈,贸易摩擦的影响日益显露,这些变革将对明年钢材的内外需产生较大不确定性。
二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边际推动效应减弱。得益于供给端红利,过去两年钢材价格大幅回升,企业盈利不断修复,整个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可以说供需矛盾缓解、价格回涨是整个行业改善的源头。但随着去产能任务趋近完成,供给端对价格的边际拉动影响将削减,接下来想继续保持平稳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依靠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有待加强。创新研发投入、技术装备、环保设施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影响钢铁行业做强的问题存在。
在四个方面应对
中国经济时报:为使2019年钢铁行业继续健康稳定发展,你有哪些建议?
史洁:一是密切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中美贸易摩擦走向,深入分析研判中美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二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力度严控新增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在巩固去产能成果的同时,加快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布局调整,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行业供给,把握“一带一路”国家用钢增长机遇,维持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建设新型供应链模式,压缩成本,营造利润空间;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保证钢材价格平稳、市场秩序稳定。
四是发挥协会、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从资金、技术、人才多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