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许久,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低频段试验频率分配方案出炉。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发放了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这也意味着正式的方案将很快确认,并且与此相差不大。
具体来看,中国电信获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中国移动获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
MHz频段的5G试验频率资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频段为新增频段,2575-2635MHz频段为重耕中国移动现有的TD-LTE(4G)频段。
业内广泛认为方案符合预期,分配方式也根据运营商的发展情况做了平衡。
频谱分配
在5G牌照发放之前,5G频谱先确定,以便产业界提前进行测试和部署。
5G波段主要分为两个技术方向,分别是 Sub-6GHz 以及mmWave(毫米波)。其中Sub-6GHz 基础设施将继续利用2.5-2.7GHz,以及增加3.3-3.8GHz和4.4-5GHz,顾名思义就是利用6GHz以下的带宽资源。目前工信部采用了Sub-6GHz方案。事实上,就目前5G商用而言,Sub-6Hz技术相对更成熟,毫米波国内尚未分配。
继续细分Sub-6Hz频段,3.5GHz频段的产业成熟度最高,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是获得了主流的3.5GHz频段,各有100MHz。由于该频段高于他们4G主频段1.8GHz,按照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衰减速度越快的特点,5G基站的覆盖密度需要增加,中信建投通信行业的报告预计,其5G基站数量可能是4G的1.5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要各退20MHz的频谱,由中国移动接手。对此,中国联通12月7日晚发布公告称,将于2019年3月31日前,在全中国内地范围内逐步停止使用2555-2575MHz频率,该频率由工信部收回。中国电信的公告也表示,在同一期间内逐步停止使用2635-2655MHz频率。
再看中国移动,分别获得了2.6GHz频段160MHz及4.9GHz的100MHz,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移动接下来的5G建设会以2.6GHz为主,4.9GHz目前产业成熟度低,建设成本较高。虽然2.6GHz相对3.5GHz来说成熟度低一些,但这也是移动4G主要频段,并且频段更低,因此在建设上有成本优势。
对于中国移动的两个频段,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李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高频段(4.9GHz)覆盖范围比较小,易受到干扰同时绕射能力较差。2.6GHz建设成本低,但是收益也低,不过中国移动体量大,对它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6G是移动4G的主力频段,有丰富的TDD(时分双工,一种通信技术)经验,而5G都是TDD制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反而TDD经验比较少。同时,2.6GHz作为低频段也有覆盖优势,但是现在产业链主流是3.5GHz,中国移动频段发展走势还未可知,但中国移动有充足的资金支撑。”
他还认为,目前中国移动面临的挑战是2.6GHz的4G的处理,“目前很多用户在2.6GHz上,中国移动本身是一个较繁忙的网络,如果少一个主力频段,4G会更忙。”
不过,未来4G会逐步过渡到5G,而除了频谱的优劣外,5G的最终商用还要取决于运营商自身的业务布局、开放度以及市场运营能力。
李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每家运营商基于100MHz连续宽带进行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大容量和连续覆盖的优势。对于联通和电信来说,此次频谱分配平衡了各家运营企业的资源,有利于三家企业在新赛道上均衡发展。”
商用与难点
5G各类试验正在不断推进,频谱分配确定后,赛道更加明确。中信建投报告预计,中国运营商在2019年1-2季度或将启动5G设备的集采工作,预期中国明年新建并开通的5G基站数量将在10万站左右。
李朕表示,频谱分配确定后,我国5G商用的进程和普及将加快。此前传闻的运营商合并传言也有了相对确切的信号,起码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电信、联通合并的趋势。三家企业可以在各自的频段良性发展。
按照工信部规划,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完成5G规模组网测试,2020年启动5G商用。那么,三大运营商目前为5G商用做了哪些布局?
基站和试点方面,中国移动从2018年开始5G规模试验计划,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这五个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每个城市将建设超过100个5G基站,还将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个城市再进行5G业务应用示范;中国联通也开展多家5G试点,位于武汉、深圳、杭州、北京、天津等16个省市;中国电信计划在成都、雄安、深圳、上海、苏州等12个主要城市开展5G外场实验。
终端方面,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介绍道,明年上半年将推出5G智能手机和首批中国移动自主品牌5G终端产品, 在“5G终端先行者计划中”,中国移动已经有6家芯片合作伙伴,20家终端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射频5家、仪表若干家。
在垂直产业上,三家运营商也野心勃勃,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场景都已经涉足。12月7日,中国移动与阿里巴巴、百度、美国高通、新华三、海信、好未来、VMware、港华燃气、华为、北京迪信通等合作伙伴,共同启动发布了“产业数字化联盟”。不久前,中国电信实现了杭州、温州、宁波等地区的马拉松5G高清直播。今年,联通在广州和文远知行完成了5G网络下的自动驾驶演示。
5G的迷人之处,不仅仅是追求更高的速率,也不仅仅是通信产业的升级。5G还将带来更强大的网络,更繁多、更底层的场景,除了C端外,为B端的产业融合带来众多机遇。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目前距离5G商用也面临不少难题。
一方面是关于网络建设。“现在更多的是演示,而且都是工程期的演示,用的设备不是商用的设备,到时候都得换。”前述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5G目前主要有三大场景优势,大带宽、低延时、超大连接,但是目前只有大带宽在逐步落地,另两大场景的标准还未完全确立,当低延时、超大连接的业务出来,可能建网思路也不一样,现在都是按大带宽建网思路来。到时候可能又要大调整。”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运营商还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英特尔销售市场部副总裁兼网络和通讯运营商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谢沃纳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近两年以来,我们看到全球的运营商在虚拟化技术,例如NFV、SDN这些技术上的了解都已非常深刻,大家对5G也非常认可。技术层面是解决了,但在运营的层面仍面临挑战,包括之前的投资如何回报,有哪些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做服务。”
谢沃纳还表示,运营商的转型中,很多商业模式还在探索阶段,这和运营商进入哪一商业领域是息息相关的。从提供通信管道到提供服务,运营商的核心角色和实力都需要再定义,包括接下来收益分享上的角色。谈及商业模式的突破,李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G的成本问题值得关注,由于工信部不断深化提速降费概念,因此5G时代,如何权衡资费和速率仍是挑战。另外,由于5G将面临很多切实的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大连接、低延时场景,因此,运营商不仅仅是电信服务的提供者,更需要向专业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