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0%,比2月下降0.6个百分点,滑至近4个月来最低点。然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同期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升至一季度高点。实际上,此前两组数据已多次出现背离,本次数据冲突又透露出哪些信号?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到底如何?
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随着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一季度高点,国内制造业发展扩张提速。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指数攀升背后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春节过后企业生产需求扩张、外贸形势总体向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及企业采购力度加大。
此外,有分析机构指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受小型企业带动最为明显,其采购经理指数在2月下跌明显,3月则跳升至荣枯线以上,且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张宁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这体现出当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已获得较大改善,企业主经营信心攀升。
同时,春节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大量中小企业在2月份停工停产导致了当月制造业相关数据欠佳。“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超预期回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2月低基数的影响。去年春节在1月底至2月初,今年春节假期则在2月中旬,对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干扰更为明显。”张宁同时表示,抛开季节性因素来看,官方数据明确指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仍在持续,这将为其进一步扩张发展提供最重要的内生动力,由此预测二季度制造业仍将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不过,从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制造业的发展仍面临多项挑战。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撰文表示,需求不及预期是3月制造业景气度回落的主要原因。当月制造业新业务总量增速放缓至4个月最低点。海外需求疲软导致新增出口业务增速下滑至10个月来最低,出口产出增速和新订单总量增速均放缓至4个月最低点,产成品库存量也小幅上升。
在赵庆河看来,当前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高企、劳动力不足等多重掣肘。因此不难看出,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复杂。
数据样本差异不容忽视
除了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存在差异,从分组数据来看,官方制造业数据与财新数据也存在较多冲突。根据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除了出厂价格指数和产出预期指数出现上升,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就业指数、采购库存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和投入品价格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在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中,除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持平,其余指数均有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该两组数据已多次出现“打架”情况。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为二者在统计样本上存在差异。公开资料显示,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以3000余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企业的省域分布较均匀,并包含更多大中型企业。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则由英国研究公司Markit集团编制,通过每月向400余家企业发放问卷获得原始数据。不过,其调查对象主要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出现数据背离的原因是统计样本不同,样本侧重性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他认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样本覆盖面更广,也更能反映整体经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