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成本的上涨不可避免,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想方设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越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越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和服...
“成本的上涨不可避免,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想方设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越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越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企业迎难而上的决心,加之国家及地方密集出台降成本措施释放的政策红利,使企业成本上涨难题有了解答之道。进入12月,天气日渐寒冷。面对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外环境严峻的形势,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也在期盼业界“严冬”能够快些过去,春天早点到来。
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活力,今年以来,国务院层面已经就减税降费等降成本举措进行多次部署,各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地方层面的降成本方案也在密集出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在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创新产品以及调整薪酬结构等方式应对成本上涨。
多因素导致成本持续上升
“身边很多做企业的朋友都感觉近几年成本上涨很快,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令不少企业苦不堪言。”山东一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国际需求低迷及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但成本却在年年上涨,尤其是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得很快。这两年像他们这样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规模小的企业能维持平稳运行已很不错,实现有利润增长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成本上升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的调查显示,人工成本上升、社保和税费负担过重以及物料采购价格上涨位居前三。
以税负为例,有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2%。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制造业附加税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0.5%,占到平均利润的约1/4。
天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25%、印花税3‰……如果再加上各种附加税,这些税费占到企业总利润的40%。
此外,在原材料方面,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五大分项指数中,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5.7个百分点至68.3%,是制造业PMI各细项指标中唯一高于60%的一项,虽然价格上升刺激了制造业生产的加快,但购进价格的过快上升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人工人本方面,受人口红利减弱影响,虽然我国工资水平不及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但上涨速度之快、上涨幅度之大已经超过了包括东南亚、巴西等在内的很多国家和地区。
提升竞争力是应对关键
对于企业关心的问题,政府层面已经注意到并一直在努力解决。
今年以来,我国在降低企业成本领域持续发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同时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用3年左右时间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各部门、各地方的降成本方案也在密集出台。据了解,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降成本具体方案,一系列举措今年将至少为企业降低7000亿元的成本。
对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企业都感受到了明显利好,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减轻企业负担作用很大。
当然,真正帮助企业解决成本压力较大这一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政策发力的同时,企业也在纷纷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调整,应对成本不断上涨的挑战。
“成本的上涨不可避免,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想方设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宁波一家外贸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更多地反思企业定位、产品定位以及管理方式是否需要改进。
上述山东某机械设备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应对成本上涨问题,企业一方面要注意调整薪酬结构,根据不同岗位制定薪酬方案,实行多劳多得,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另一方面要注重成本结构调整,比如将原来占比较大的营销成本逐步调整为加大产品设计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此降低售后服务成本和营销成本。
“越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越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等来提升企业竞争力。”该负责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