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强国的基础,是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放眼全球,汽车强国一定是汽车零部件强国,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代表该国汽车产业的综合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强国的基础,是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放眼全球,汽车强国一定是汽车零部件强国,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力代表该国汽车产业的综合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中写的序言。 的确,在中国近年来持续维持世界新车产销量第一的背景下,海外市场的输出率高低已经成为中国能否成为汽车强国的一个主要判断依据,其中包含的主要特征是低品牌影响力和质量平庸化,而背后的基础要素则是核心技术的缺乏,这些都需要依赖于零部件工业的基础能力。
10月26日于湖北襄阳召开的“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论坛”(以下简称汽车零部件年会)上,多方代表和多个主题的研讨,使业内对汽车零部件强业、强国的认识更加清晰。这一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年度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10年10倍增长的零部件产业
在今年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所作的“创新协同,迎接挑战,开创汽车零部件产业新未来”的年会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出口情况和后市场情况。
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规模以上1209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速高于汽车全行业的增长水平。纵向对比来看,从2004~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呈连年增高趋势,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额是2004年的近10倍,零部件产业在大部分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汽车产销量的增长速度。
从出口情况看,自2005年以来,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但2015年出现负增长,出口总额为619亿美元。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后,这一数值大致相当于3000多亿人民币的出口额,仅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十分之一强,仅此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一种现实状况。
从汽车后市场的情况看,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已达1.72亿辆,这一趋势为汽车后市场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国内汽车后市场配件经销商的整合正在加速,一批有区域或者全国服务能力的经销商、维修站等将逐渐接受加盟连锁理念,互联网和资本市场也正在加大在该领域的投资。同时,部分企业的互联网业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发展已经在市场上建立起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模式融合 供应商数量趋向合理
如果从全球市场的发展特征看,近几年零部件供应商相对于主机厂的利润率优势正在逐渐缩小,不同配套模式间在加速融合,系统化供货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总体增速放缓,但生产和研发正在向新兴市场转移,新兴领域成为利润增长点。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技术经济咨询部部长抄佩佩博士在其“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从整个市场格局看,本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集中度就比较高,从2015年的趋势看,比2014年又提高了3.6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角度看,通常汽车产业当中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高于主机厂大概1到2个百分点,这种趋势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的数据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优势和主机厂相比在缩小,尤其表现在2014、2015年期间,对整个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从整个零部件企业内部比较来看,以产品创新类的零部件企业,整体上的利润率高于简单加工类企业约1.7~2个百分点。因此,从整个大趋势看,全球零部件产业在趋向于更加重视研发和原始创新。
从市场的全球转移情况看,随着整车向亚太地区的不断转移,并且随着国家政策和产业的导向引领作用,除了原来的生产向新兴市场转移以外,在研发领域整个零部件产业也在不断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转移。
从一个更有意思的角度看,在配套模式上,原来业内公认的欧美地区的整零关系偏重于平行配套模式,日韩地区则偏重于金字塔配套模式。但是,这种趋势随着近几年整个汽车产业的不断融合,大家都有向着统一融合趋势发展的态势。
统计数据表明,欧美供应商体系大概原本的区间是1家整车厂商有400家左右的供应商,现在是280~290家,也即供应能力在向具有系统供货能力的企业转移。而原来在日韩金字塔体系中,原来160家左右的供应商规模,现在也增长到了250家左右。也就是说,从大的供货趋势来看,不同的配套模式在加速融合,零部件企业更加偏重于系统化的供货。抄佩佩博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可能的配套格局是:每家整车企业大概有270家左右的供应商。
产业变革带来重大机遇
师建华认为,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在规模不断提升的背后,正在孕育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未来汽车产业在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的主旋律下,将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这一变化将对我国汽车产业产品结构、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创新的内涵与驱动力,以及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其影响的广泛性、创新性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是汽车产品自身及其涉及的范围发生巨大改变。汽车产品由传统的以内燃机驱动为主向电驱动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汽车将同互联网、通讯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等紧密结合,与交通运输体系融为一体,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汽车产品所涉及的零部件也将向更广的范围发展,相对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汽车电子类零部件将具有很高的发展性,电池、电机等相关电子产品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二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深度前所未有。未来10~20年,汽车产品将由交通工具逐渐成为集合出行、通讯、储能等多重属性的智能生活载体,将向重视日常出行的效率和便捷性方向转变。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将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转变,大规模、平台化、模块化、个性化定制生产发展将成为趋势。
三是汽车产业变革的速度十分惊人。目前,许多跨国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技术创业公司纷纷宣布,将于2021~2025年将自动驾驶汽车投入生产。事实上,目前已经上市的汽车中,许多已经部分具备了智能汽车的特性。在真实道路上开展自动驾驶车辆的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能否满足这种快速变化的发展需求,将是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一个大考验。
四是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积极迎接产业变革。我国汽车产业在缸内直喷、高压共轨、增压技术等的工程化应用,以及可变气门定时、变量机油泵、发动机起停、低摩擦等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已普遍展开,多元化燃料技术有了很大进展,电动汽车正在迅速全面普及,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逐步投入应用,结构、材料、工艺等优化技术正在深入展开,高强度钢、铝镁合金以及碳纤维等新型材料应用于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正在兴起。这些,无疑都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增量市场和发展机遇。
未来胜者 是能深刻理解产业变革的企业
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方向如何?显然,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新的发展方向,但师建华表示,其发展步伐将是渐进的,当前仍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时代,传统汽车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在汽车产业中起主流作用。
在此背景下,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科学对待,准确把握,调整战略,以开放的眼界、包容的心态、创新的思维积极应对,科学规划发展路径,才能适应这一发展。同时,相关企业应该关注新兴技术的走向、生产方式的转变、商业模式的发展,不断创新和积累,加大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建立全新的合作与伙伴关系模式,了解未来汽车产业价值链的结构与构建方式。
对此,抄佩佩博士也在技术层面给出了几个特定的发展方向:一是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控制技术与关键装备,二是柴油混合动力系统,三是10挡以上AT变速器,四是下一代小型强化增压直喷发动机,五是新型高功率电机,六是自动驾驶系统。并且她乐观地表示,预测未来3~5年这些技术与产品将在我国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产品将实现产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