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发改委孔泾源:制造业面临转型压力 消费转型升级是必然

关键词 制造业 , 转型升级|2016-10-17 08:40:48|来源 新浪财经
摘要 10月16日消息,“供给侧改革暨工匠精神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6日在江苏南通海安举行。论坛以“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为主题,围绕“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产融结合、多维整合”...
       10月16日消息,“供给侧改革暨工匠精神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6日在江苏南通海安举行。论坛以“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为主题,围绕“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产融结合、多维整合”等议题展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认为,供给侧改革成就了中国的制造业;制造业面临挑战和转型压力,我们现在的经济刺激政策,作用和效果远远不如2009年,因为现在贷款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金融部门自我强化,自娱自乐。在发展环境层面,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也在逐步进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孔泾源:从我个人来说做了近20年的改革工作,今天是讲一些感受,此前刚刚以改革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为题,讲过这个题目,今天只讲其中的一部分。
       供给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成就了中国的制造业;第二个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转型压力;第三,制造业转型与工匠精神,跟今天的会议主题稍微挂点钩。在这里面有一些形而上的理论探讨,当然更多的还是形而下的意见表达或者政策解读。因为我们长期做行政工作,是做具体工作的。
       先讲第一个供给侧改革成就中国的制造业。供给和需求是近代经济的范畴,近代经济学研究产生的结果。正如刚才李教授讲的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真正作为一个供给理论的还是要归到萨伊定律,我们国内在学经济学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是误解了萨伊理论。萨伊生活的时代,他的经济学原理是1813年写出来的,1813年写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时代呢?整个世界经济是短缺经济时代,经济在高速增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体制机制逐步趋于完善,中世纪的各种管制,犹如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得到放松和释放。二三产业和非农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和产业外溢正在上升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需求也处于转型期,包括殖民拓疆或市场边界正在向现实扩张,正是具备了这一条件,所以萨伊创出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或者构造了萨伊链条这种经济理论表述。后来,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出现,人们开始否定萨伊理论,实际上是对它的一种误解,为什么呢?因为萨伊理论提出的时候,第一次生产过程经济危机,17年后才发生,所以我们不能用几十年后发生的经济现象来否定萨伊定律或者萨伊链条。
       生产过剩型危机出现之后,需求侧管理变得非常重要,其中以凯恩斯理论为重要代表。供给侧改革有它的个性差异,我们很多人讲,我们的供给侧改革不同于这样,不同于那样,其实也相同不了,因为市场成熟型国家,新供给学派提出的改革主张,说一千道一万,可以简单归结为三到四个方面,刨除货币政策的考虑之外,主要就是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个就是包括拉非曲线在内的税费减轻政策;第二个,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内的管制放松政策;第三个包括就业和收入弹性在内的福利削减政策,包括我们国有企业进一步降低工资。典型的代表,如果说减税政策的话是里根为代表的里根经济学,私有化是撒切尔主义,但是对我们体制转轨性的国家而言,供给侧改革,这三个方面是不能概括全面的,甚至是不能概括的。
       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过去的传统体制要向民主发展体制转变。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典型式的供给革命,用我的话来说是中国式供给革命,萨伊理论或者萨伊链条最有效的极端案例是什么呢?是在天下人都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们要增加供给,同时也改善需求,是供给创造了需求,还是需求刺激了供给,可能是鸡和蛋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农村经济改革是经典式的供给侧改革。乡镇工业的崛起,是传统国有经济的管制之外发展乡镇企业。当时轻工产品供不应求,需求扩张刺激供给。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时间变成民营企业或者私有企业,迅速转变为产业资本,并且转变了体制机制,把当时已经出现恶性通胀的状况迅速得以改善,住房制度改革,把以前盖的公房,通过房改房的形式,把老百姓(50.320, 0.00, 0.00%)口袋掏空,这个掏空是值得的,变成私有住房,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范围内自有住房比例较高的国家。
       财税改革,大家知道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一直影响到今天。我们没有用武力拓展的方式参与全球化的过程,而是通过加入WTO组织的方式,包括今天的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当然在我们的改革中,特殊的历史条件推进我们制造业。通过把传统体制的要素占用方式,潜在的制度适应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点其要点,第一个,大家知道要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是为人生自由问题,一个是一无所有问题,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向着中世纪的历史起点,我们过去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土地由过去小农经济的结构变成了人民公社的集体结构,脱离了土地的直接关系。我们改革开放支持农民进城打工,解决了异地就业问题,解决了最主要的要素问题。
       我们在分管体制层面,通过利率、汇率、土地价格管制形式,压低了所有的要素价值,这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乃至这次次贷危机之前的政策的基本底色。所以我们用这种叫扭曲了也好,压抑了也罢,以相对低廉的要素供给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其他一些转轨制国家,因为一些政治的考虑,在改革开放之初,或者在体制转轨之初一夜之间恢复私有制,结果大大提高了土地成本、劳工成本。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乃至其他工商用地,无地可用,或者用地成本非常之高,丧失了传统体制,几十年潜在的制度创新潜力和经济发展活力,中国恰恰是我们传统体制的制度用到了极致,成就了中国的改革。
       在西方学者看来,我们用最不规范的制度形态,撑起了最为迅速的经济增长。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讲了。这是制造业的增加值,大家看一下,这是从2001年到2012年经济的增长情况,尤其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第二,制造业面临挑战与转型压力。大家知道我们今天面对的经济困局不仅仅是简单的周期性问题,更多是结构性问题,或者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我们刚才讲的低成本优势,制造业低成本优势已经开始在逐步衰减,首先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左边是我们劳动力供应情况,右边是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情况。大家看到我们的劳动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们适龄劳动力到2010年出现了拐点。与此同时,我们的高校学生,在校学生迅速增长,由于扩招问题。2001年是114万,去年是789万,今年是800多万,现在高校毕业生,每年七八百万的规模是必然的,七八百万是什么概念呢?大家知道我们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只有一千万人多一点,我当过就业司司长,知道我们的就业统计数据。三个月再就业就算两次就业机会,水分很大。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就假定有一千万人以上的就业岗位,其中七八百万以上是高校毕业生,还能搞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吗,还能搞低端产业吗?工人都招不到。
       第二个问题综合讲一下,要素供给第二个方面是土地,我们国家可以垄断一级市场,现在体制,或者说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一些变化,怎么叫进行变化呢?我们是由过去的国家垄断一级市场,地方政府跟房地产商和其他土地使用者来分地分肥,现在城乡要走公共服务均等配置,意味着将来土地要同权同价,尤其是在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方面。用地成本会大大增加;第三个是环境压力,右边这张图是2014年12月15号全国空气质量的指数,包括台湾在内,中国找不到一个地方是优质空气,那一天,全国都没有优质空气。劳动力、土地和环境,还有其他的,受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我们不可能有廉价的资源可使用,而且这些廉价的资源又集中使用在某些经济主体范围之内。
       需求侧的变化,长周期拐点的到来。长周期拐点大家知道,我们讲的,通常的传统需求,衣食住行用,在这五大需求里面,房地产,或者说房产、住房是最难得到满足的。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房地产的发展,三个阶段,已经由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化,一二线城市是例外,因为需求面不一样,房地产开发第一个阶段叫做开发暴利阶段,只要有地盖起房子来就能赚钱,就是开发暴利阶段;第二个阶段叫资本运作阶段,投资房地产或者投资其他产业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发现王健林开始搞电影院线的时候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第三个阶段是持有微利阶段,尤其三四线城市和中小房地产投资者,发现盖的房子卖不出去,弄的不好把自己搞成房东,现在鼓励商铺发展,鼓励房地产商把自己建的房子出租,就是第三个阶段的到来。一旦这个长周期拐点到来,也就意味着衣食行用这六大门类之间都出现了,在一定技术水准和消费结构上的产能过剩。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开工率达到70%以上呢?只有30到40%左右的企业,其他大部分的企业到不了这个水准。这是普通性的过剩,而不是周期性的问题,为什么讲结构性,这是讲综合的情况,长周期拐点到了。
       第二个是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转向服务性消费。包括烟酒在内,国民的消费只有30.6%,我们看看,意味着其他的70%都是其他消费,不再是食品消费。这是恩格尔系数决定的消费,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的食品支出,不包括烟酒,占到60%以上,那么是贫困家庭。50到60%是温饱水平,40到50%初步小康,30到40%我们所谓的全面小康,中国正好处在这个阶段。消费转型升级这是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大家知道需求三架马车,刚才讲的消费,下面看一下投资,从2015年的1到8到2016年的1到8月,从10.1降到8.1%,从这个过程中,大家认为总水平降的并不大,但是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民间投资下降的太快,今年年初的的10%左右,连续下降到1到8月份的2.1%,这还是1到8月份的平均数,如果8月份9月份这个比例可能会更低一些。除此之外对制造业另外的影响,就是经济脱实向虚,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张图我解释一下。这是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增长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从2008年以来,实体经济的贷款增长率从13.1%,增长到19.5%,其中个别年份,2009年一下子增长了31%,这是七八年来这么一个增长速度,几乎是一个平的增长线;这条橘红色的线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率。从2008年的负5.5%,一直增长到今年的一季度的68.3%,应该说是实体经济的3倍以上,说明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刺激政策,作用和效果远远不如2009年,为什么?那时候贷款增长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现在主要集中在金融部门,金融部门自我强化,自娱自乐。
       第二个问题,我们总是讲企业的不良贷款,或者说负债率过高,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多。不良资产和企业的高杠杆释放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过程,这个渐进的过程甚至还有抵债资产环节,如果说信贷主要集中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话,一旦发生问题,那可是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上市公司的效益来看,大家看一看,上市公司中金融板块净利润已经占到60%,经济脱实向虚。在GDP总量中,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三大产业进行比较,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了GDP的20%,增速和比例远远高于制造业,大家看一看,绿颜色的线是制造业,而这条紫颜色的线,是房地产和金融业。另外外需的问题,国际市场的变化问题,次贷危机之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制造哭泣曲线问题,税收优惠减少,内外因素是中国的制造业面临这样的挑战,制造业成本大家看一下,如果以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为例的话,中国制造业成本已经到达96%,为什么呢?要素成本,尤其是油气资源,能源成本已经明显低于中国,劳工成本迅速提升。近期来看,我们的货物出口增长极其有限。另外,对于制造业新一轮的全球技术革命和工业4.0等问题。
       第三个问题简单讲一下,制造业转型和工匠精神。本来和转型靠得不是太紧,因为我们以此为主题,我们讲在制造与转型过程中要解决哪些转型,面对那些结构性问题,大家多数不是研究理论问题,在实体经济方面要资产与负债、投资与需求,投资与消费、传统企业与新型产业、国资与民资。虚拟经济结构,期限错配、资源错配、融资结构、矿产资源、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科技资源问题。在国民经济结构方面,脱实向虚问题,产业优化问题,消费升级。改革次序方面,竞争领域和垄断环节,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化问题,我就讲一个问题,产品市场化,改革次序为什么作为一个重要的结构呢?一旦错了损失巨大,为什么叫产品市场化,就是产品的价格,资本节不能由市场决定,不能体现出资本价值,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20亿美元、30亿美元卖给外国投资者,一转身可能升值一家为200亿美元、300亿美元甚至更多。我们到今天还在每天以10亿美元以上的利息向国外投资者输送。利率管制,我们不能真实发现在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价值多高,都是拍脑袋定的价,次序出问题影响就大了。另外一方面,这些公司都是在海外上市的,把全中国每个人,包括我在内,每个人从口袋掏出来的钱要补贴外国投资者。最后还有发展次序结构,近期与长远、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大家也不要悲观,我们说中国制造业遇到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一些向好因素,首先从产业链来看,我们有些地区比如说重庆,包括过去加工贸易在国际间的纵向分工,集中到新区变成一个区域内的横向分工,大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和中间成本,甚至把计算中心不得不搬到重庆来,不需要任何成本按按键盘就是40亿元以上,重庆市设置得很好,跟惠普公司对计算收入进行分成。我举个例子来说产业链的关系既可以再造也有成功的案例,在传统需求面,我们城市发展、地区发展,不仅基础稳固,而且还有增长空间,因为我们城市化只完成了50%,甚至不到,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依然很大,新型需求端双创,在任何国家和时代,创新和创业都是小的。中国特殊的国情,我们新型就业者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所以不创业不创新就没有他们就业的空间,所以变成了大众和万众的事情。劳动力供给,无论是熟练劳动力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极其丰富,我经常讲,包括跟国外一些企业家也讲,你们不要很骄傲,不要认为你们的附加值很高,你们的品牌乃至名牌,是中国农民工在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市场开放度大家都知道的。服务业的开放,还有我们一带一路自贸区的建设,中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几乎没有外来因素简单能挑战中国的国体安全。
       另外一个方面在改革层面,在发展环境层面,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也在逐步进行,我刚才讲的形而上讲完了,形而下的去产能的问题,去杠杆的问题,市场化的再转轨,推进企业降成本,减负,融资体制改革,包括投融联动问题,资本市场建设,资本市场建设也有进一步的过程,渐进发展的资本市场,或者机构合理的资本市场,由于是区域市场和场外市场占的为主,主板市场是机构投资者的空间,我们现在恰恰建立了一个倒三角的大厦,相关监管部门在倒三角的大厦上不断搞创新,经常翻车是正常的,如果不出现这种问题,反倒不符合他们违规创新,或者构建体制架构的关系。实体经济证券化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我们还有70%以上的企业资产还没有股权化,或者股权没有市场化,如果完成了这个过程,至少资本市场可以扩张10万亿以上的交易量,本身的发展无论是对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的比重,还是对自身的结构优化,产业转型乃至实现资本的流动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另外一个制造业转型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
       工匠精神讲几句话,中国制造和工匠精神,首先工匠精神大家都知道,工匠营国,在历史上有城才有国,自古如今,中国也是重视工匠精神,始终都没有变成科学规程,甚至这一信念。大家都知道马克思韦伯写过一本书非常明白:《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性质,认为做好自己的事情将来灵魂得到救赎,对信仰的虔诚逐步逐步转化成一种职业精神。所以我们可以想一想,瑞士手表那么一小块,里面上百个零件,数百个零件能够做得那么精巧,几百年来能够一直做下去,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这样做下去,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我们在今天提工匠精神,也许包括文字表达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是一个宗教情感或者宗教信念比较薄弱的国家,要完成这个过程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在微观主体中依靠企业文化和严格的规矩和纪律,一个精神一个物质。在宏观层面可能需要标准规则制度约束,方方面面来发展,标准建设。所以说我们工匠精神,形成的要素条件,历史过程和中国的特点都要讲清楚。我们讲工匠精神,形成条件包括精神伦理、市场供求、竞争约束、价值观念等等,但是历史的演进,从手艺变成品牌变成名牌,然后在现在意义上,从科学到技术,从设计到工艺,从理念到形态,从精神到物质这样一个过程,怎么样来实现。我们今天讲制造业转型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绝不是制造业转型的全部,或者说只是我们重新塑造我们的国民在制造业中的行为方式,甚至是精神乃至荣誉。
       今天借这个机会以此为题跟大家讲半个小时的时间,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