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磨料磨具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人大报告:中国“僵尸”企业45%在房产、51%在钢铁

关键词 房地产 , 钢铁 , 僵尸企业|2016-08-04 09:25:42|来源 综合自中国经济网、福布斯中文网
摘要 近日,国内首份完整的僵尸企业研究报告出炉,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该报告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
       近日,国内首份完整的僵尸企业研究报告出炉,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该报告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报告结论为,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银行(0.00%)、传媒(4.12%)、非银金融(4.65%)、计算机(5.23%)和休闲服务(5.88%)。
       分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南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比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分所有制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相近,且远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分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但由于基数比较小,大部分僵尸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分年龄来看,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僵尸企业的比例越来越高。成立1-5年的企业中,只有约3%的企业是僵尸企业;而在成立超过三十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
       报告分析认为,导致僵尸企业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五大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政企合谋,地方政府之间和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外部需求冲击,银行的信贷歧视。
       报告提出五项减少僵尸企业的建议:第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尤其是慎用产业政策。不要给缺乏效率、生存无望的僵尸企业提供各种补贴或迫使银行发放贷款。第二,完善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指标,警惕国企光是做大而没有真正做强和做优。第三,强化银行的预算硬化。加强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银行的行政干预。第四,多渠道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网。第五,加快国企改革步伐,关键是明确国企定位。进一步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明确哪类国企要承担政治和社会功能,哪类国企是纯粹的市场化企业。对于前者,限制数量,当做特殊企业来对待;对于后者,加强市场化考核,鼓励做强做优。
       附录
       中国房地产企业现状:强者恒强 弱者僵尸化

       我们对房地产企业的观察分析,目前产生了一个观察视点,即分为全国房产央企、全国房产民企、地方房产国企、地方房产民企,四种类型,第一类风头正盛,融资成本也低,而且有联合做大做强之式;第二类,因为资本实力强劲,产品品质领先,领导人也和政府高层、协会、工商联组织有紧密联系,所以地方政府随着不同城市层级也多半给与不同力度的支持;第三类,地方房产国企,反而进取心不足,陷于区域开发限制的要求,人力资源也跟不上时代要求,如果不改制的话,目前大半显得类似于僵尸状态,比较明显的如南京、上海等区域住宅办转型的房产公司;第四类,就是地方民企,规模不大,拿地压力巨大,在外来大企业冲击下,基本无还手之力,往往选择退出市场或者合作开发,因为他们在融资、产品、风险组合都处于弱势。
       总体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上,上市企业资产总量逐步增大,规模化趋势明显。万科、恒大、保利及中海等传统优势房地产上市公司稳居规模渐进型企业行列,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但同时,规模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规模增长速度波动较大,缺乏成长后劲的企业数量为数不少,且盈利情况不容乐观,负债水平高,融资渠道窄,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而且特大央企、全国民企保利、中海、绿地、万达、恒大、万科充分利用A+H市场的融资平台,加大融资力度、产品创新、研究投入、跨界资源整合,已经把地方国企和民企甩在了身后,以使得很多地方企业无所作为和无法作为。大型企业为了城市进入和城镇化研究以及政策研究,投入都是千万级的研究经费,人员配置和跨界资源合作也是大手笔,融资力度也是银行基金信托中和外,这些都已经形成了局部垄断的门槛。
       企业进入容易,持续难,形成僵尸现象
       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年近700多家中小房地产企业难以维持运营而注销;2011年,江西省共注销近600家房企的资质,陕西则有361家房地产企业被注销;2011年上半年四川省共有423家房企被注销。可以想见,那些苦苦挣扎在破产边缘而依靠政府补贴勉强生存的“僵尸”企业的数量不在少数。
       据西部某省统计,在房地产市场热潮时,只要有200万元资金就可以申请注册一个房地产公司,从事地产业务,按照资质的要求,四级以下开发资质的房企年可开发项目规模3万平方米,较低的门槛使得很多企业进入地产领域。
       此前,国内地产企业中坤集团董事长曾表示,5个亿的项目可赚5000万元,观点引发各界热议。业内人士甚至坦言,曾经在地产领域5000万元就可以撬动5个亿的项目,得到100%的回报率。开发商只需要有买地的两成资金,就可以先期启动,等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证件齐备后就开始动工。一旦开始预售,房子卖得好回收的款项就可以支付先期的土地款、工程款、广告款等各种费用。以小博大的地产开发模式简直是商界的“传奇”。
       但现在,这一暴利模式难以继续。政策调控、银根紧缩、市场低迷,让这些进入地产市场“淘金”的中小型房企压力剧增,被迫僵尸化。
       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延缓僵尸化
       房地产市场曾经的过热,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巨大,导致了逐利本能的商家大举进入房地产市场。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房地产商和政府逐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方面,由于房地产的繁荣,可预期为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房地产产业,降低进入门槛,大家都来分一杯羹:中小企业、国有企业,乃至政府自己成立的平台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房地产成为了地方债务的救命稻草。当很多盲目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维持的时候,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无法让其正常破产,而是依靠财政支持苦苦支撑。
       国家审计署公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末,18个省会和直辖市,有17个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来偿债,比例高达95%。而2011年审计署对全国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5万亿元。2012年和2013年进入偿债高峰期,偿还的债务额分别占17.17%和11.37%。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急于推销土地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催生了大量缺乏经验、能力和资源的房地产企业,同时,也为房地产企业僵尸化埋下了伏笔。而当新一轮开发热潮过去之后,这些中小企业往往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陷入困境,背负巨额债务,缺乏有效的盈利手段。只能利用部分补贴或者非市场的发展发式暂时维持。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磨料磨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磨料磨具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郑州玉发磨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