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出所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对中国2016和2017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此前,上个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在越南表示,IMF可能会上调对中国6.3%的经济...
不出所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调了对中国2016和2017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此前,上个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在越南表示,IMF可能会上调对中国6.3%的经济增长预期。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春季年会期间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这份报告将中国2016年和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2个百分点,至6.5%和6.2%。
这与当前中国经济短期所呈现的企稳迹象相吻合。近期,包括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上调了中国的经济增速。
不过,全球经济仍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下调了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了0.2和0.1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短期企稳迹象明显
自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通过各个方面呈现出来。
从外部环境来看,人民币在经历了一段时期贬值预期不断加大的压力之后,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既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有关,也与中国央行积极调控措施有关。
同时,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年初触底后,开始大幅的反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40美元/桶左右的区间徘徊。油价的反弹给国内的石油开采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利好。并且,基础原材料价格反弹有利于企业积极补库存,带来PPI指数的改善。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PPI指数显示,虽然目前同比数据仍继续为负,但是数据出现改善,环比转正。这是经济积极改善的重要信号。
此外,本月初发布的3月份制造业PMI指数重新回到荣枯线上方,达到50.2,创9个月新高。
即将发布的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很可能也会验证这一改善的迹象。
自上个月以来,中国政府高层就释放了这样的积极信号。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讲话中就列举了一连串的数据,表示中国经济一季度将迎来开门红。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也在现场聆听。
4月1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因素增多。"不过,"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环境中新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一些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必须直面挑战、顶住压力、夯实基础,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为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不断蓄能增势。"
对于上调中国经济增速的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上调增速预期是对中国已宣布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反应,并指出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服务业的增长将是稳健的。
全球风险不可小视
在昨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序言中,对为什么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作了详细的说明。报告称,这几个月以来"全球资产市场波动再度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继续面临增长阻力。此外,几种非经济因素的压力也对经济活动造成威胁。"
报告指出,从纯经济角度看,重要的风险包括金融动荡再次出现,通过自我强化的负面反馈回路形式,损害信心和需求。新兴市场的净资本外流增加,可能导致这些经济体的货币进一 步贬值,最终引发负面资产负债表效应。同时,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起伏将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除此之外,这份报告还特别指出了来自政治、地缘政治或自然情况的压力。"在美国和欧洲,政治讨论重心日益转向国内。""在英国,计划于6月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地位公投已经对投资者造成了不确定性;‘英国退欧’会干扰现有贸易关系,从而可能带来严重的地区性和全球性破坏影响。"
针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报告也建议在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之外,特别强调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和全球监管体制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