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9日—12日,人机大战,阿法狗4:1力克李世石,全人类震惊。无论是“未来机器会统治人类吗”的恐慌,还是“人工智能开启新生活&rd...
3月9日—12日,人机大战,阿法狗4:1力克李世石,全人类震惊。无论是“未来机器会统治人类吗”的恐慌,还是“人工智能开启新生活”的期待,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高度关注“智造”。2016年不仅是“十三五”起步之年,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商用的元年。从全国两会总理对“智造”的提及,到企业在家具展上用机器人做营销,家具人都感受到了大变革的来临。变革之下,从制造到智造,用机器人代替人,家具企业面临多重挑战。
“不是买几台机器人,就能智造了”
对于家具企业来说,在场地、人工成本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全流程智造的“无人工厂”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机器人除了将大大降低人工、场地成本,还降低生产过程中成品的差品率,减少原材料损失。智能制造看上去很美,而具体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
“并不是用钱买几台机器人就能实现智造。”业内某资深家具企业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买机器人是一个无底洞,面临“钱紧”和“技穷”的双重困难。据他介绍,动作复杂程度高、精准化程度高的机器人设备主要靠进口,仅机器手每台超过10万元,如果整个配套设备都进口,一个台组则需近50万元。而且机器人生产线还需要维护和修理。相比于用工成本,有的工序在现阶段进行“机器换人”并不划算。而更大的困难在于,买来的机器人怎么和原有生产流程对接,这其中涉及到和机器人公司、设备商、操作工人等多方面人员的沟通和熟悉成本。“机器人与生产流程、操作工人的无缝对接,可能是最难突破的瓶颈。”该负责人感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大部分家具企业依循着“制造”思路生存、发展。对于“智造”,仍缺少观念上的真正认识。
智造内核:流程拆分、重组术
在很多科幻片里,有智能制造的图景:宽阔明亮的车间,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来操作,技术人员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车间的生产流程。
行业专家指出,让机器代替人工作,达到“无人工厂”的目标,至少有三个阶段:人指挥机器、机器指挥人、机器指挥机器。这三个阶段中,是人工逐步减少的过程。而一以贯之的,则是对流程、加工动作的分解和重组。这需要重新审视制造家具的流程,比如从原材料到成品,假如说要经过10道工序,那么变成8道工序行不行?或者原来是1234的顺序变成2143行不行?这里需要打破常规,需要用互联网的编程思维去持续优化,建立从下单到安装的全流程跟踪系统,让每一件产品的“状态”都可查询。
目前,机器人只能取代部分工序。
人口红利退去,国内不少走在“智造”前列的家具企业,无一不是经过了数年时间,持续合并、减少、优化工序,有针对性地减掉可重复工种的普工,增加适配专业的新技术工人,以此提高单位设备、人均产值。对于大多数传统家具制造企业来说,要搭上“智造”的时代列车,尚需更大的思维变革和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