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风势渐猛的环保压力下,高污、高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生死转型。近日,河南省多家焦化企业遭遇环保部门检查,审查其污染问题。而耐火材料、化肥以及生猪养殖等河南省部分高“污&r...
在风势渐猛的环保压力下,高污、高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生死转型。近日,河南省多家焦化企业遭遇环保部门检查,审查其污染问题。而耐火材料、化肥以及生猪养殖等河南省部分高“污”传统产业,也在不断经受环保高压线的考验。面对新《环保法》所带来的新一轮优胜劣汰,高“污”产业从来没有如此重视过环境与企业生存之间的关系。而如何能在产业调整期实施技术更新,节能降耗,实现清洁转身,已成为这些行业企业能否走得更远的决定性因素。环保红灯前焦化企业急转型
作为河南省传统煤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焦化行业正在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下,面临严峻的行业形势。
近日,河南省多家焦化企业遭遇环保部门突查,并在政府的直接督促下,开始强制更新自己的环保设施,提升排污治理能力。
“河南省是焦化行业大省,面对新的环保形势,其承受的压力并不小。”省环保厅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传统意义上,焦化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但也是河南省传统煤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行业长期粗放式发展,其环保问题突出,甚至已成为制约河南省煤化工产业及其下游工业产业有序升级转型的瓶颈。
从今年4月中旬起,河南省环保厅开始启动对焦化行业的专项现场检查,成立专门的检查组,对河南省各市的焦化行业自动监控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根据省环保厅近期对焦化企业的检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焦化行业普遍存在超标排放、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控数据造假等问题。在检查的26家焦化企业中,11家企业尚未与国家和省监控平台联网,部分生产线未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大部分企业通过人为干扰监控设施、稀释排放等方式,进行监控数据造假,掩饰真实排放状况,监控数据失真、异常,与实际排污状况差距较大。
“目前除了大型焦化企业外,多数焦化企业都存在一些环保改造问题。”面对强势而来的环保压力,平顶山一家焦化企业相关负责人孙先生坦言,焦化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已让焦化企业疲于奔命。他表示,随着今年年初新环保法施行,在大气防治和水污染防治中都受到“关注”的焦化行业,也因此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管治的重点方向。河南省不仅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对焦化企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进行专项督察,且不断督促焦化企业落实环保政策,甚至出现相关部门“驻厂”监督的情况。
面对这种大改造,焦化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焦化企业不少困于改造中,对于新标准无所适从。“新《环保法》以及《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时段标准,对企业提出了强制性改造要求,但这几年焦化行情不好,缺资金缺经验,焦化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他以氮氧化物举例,之前焦化行业执行的国家标准为800毫克/立方米,而新环保法中则升级为500毫克/立方米。这几乎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降低一半。再如二氧化硫和烟尘,之前要求达到50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现在则被压缩至30毫克/立方米,猛然提高的排放标准让焦化企业不得不集中大部分资金和精力进行升级改造。“在环保压力下,焦化行业面临的不仅是改造升级的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做不到绿色生产、绿色发展,焦化行业难有发展机会。”
多行业遭遇环保重压
事实上,感觉“亚历山大”的,不只是焦化行业。耐火材料、化肥乃至生猪养殖等河南省多个传统产业,也都遭遇环保重压。努力提升环保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向绿色企业靠拢,已经成为这些曾经的“污染”型企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作为河南省耐火材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新密市目前已经有半数以上耐材企业面临停产或半停产,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是因长期存在污染较大、能耗较高的问题而停止生产的。面临新《环保法》带来的耐材行业优胜劣汰,这些企业在抗压和改造的能力上,显然不尽如人意。
“用牺牲环境的方式所换得的发展不能长久,在产业调整的现阶段,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才是帮助耐材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密市环保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耐材企业污染的最大来源在于大气污染排放,这和耐材长期使用煤气发生炉有很大关系。而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生产和生态的双赢,技术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新密耐材行业的发展共识。
“其实无论是耐材还是其他高耗能产业,面对环保的社会需求,行业调整都是结构性的。”当地一家从去年就开始实施节能改造的耐材企业总经理宋先生说,在目前的市场上,低端耐材产能虽然遭遇滑坡式的下滑,但节能环保的高端产品依旧供不应求。如今咬牙改造进行节能降耗升级,看似高昂的改造花费,事实上依旧可以在短期内收回成本。
如化肥、生猪养殖这类涉农产业,由于长期存在区域污染问题,在新环保法的压力下,同样面临着洗牌改造的命运。南阳邓州市一家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就表示,今年已多次接受当地畜牧以及环保部门的实地突查,企业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养殖污水的排放处理改造。“周边养猪的企业基本不是停产就是被大企业收购改造了,部分靠近水源地的也被关停。”
而多家化肥企业负责人也称,目前对于化肥企业的环保重点已从化肥产品向化肥生产转移,多数化肥企业由于排污严重受到环保部门叫停整改,而生产企业也大多开始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造。“比如说化肥裹油,是生产中的普遍情况。但是考虑到包裹油对于环境的污染,我们也已经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包裹油的用量。”一家化肥企业办公室主任魏先生表示,化肥产业产能目前严重过剩,而环保的高压,让行业在面临洗牌的同时,也得到了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帮助企业转型的机遇。“下一步的计划是改进工艺,生产绿色肥,改变生产结构的同时改变销售思路与渠道。”
绿色推进需钱更需要技术
面对新环保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高“污”行业普遍开始积极转型。如何在产业调整期实施技术更新,技能降耗,实现清洁转身,已成为行业企业能否走得更远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河南省大型焦化企业,通过改造环保设施,基本能达到新标准的要求,而对于环保设施不健全的企业,则会根据情况,好则帮,差则关。”上述环保厅人士称,目前焦化行业整体改造正在有序进行,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如派出专家组帮助设计,组织企业进行研讨观摩等,并抽调出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的环保改造。”
而对于耐火材料,这样的升级改造同样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新密市2014年关停淘汰了能耗高、污染重的窑炉28座,拆除单段煤气发生炉22台,并先后多次组织重点耐材企业就窑炉节能改造等问题,召开专家研讨会、企业观摩会,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合作,加强对窑炉技术改造的研发与投入。该市还争取奖补资金840万元,奖励改用清洁能源企业,使得目前该市使用清洁能源的耐材企业占到耐材企业总数的三成以上。
虽然绿色发展已是目前这些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形势下企业资金的匮乏,已让不少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出现难以为继的情况。
“对于中小焦化企业来说,由于环保治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企业生存基础薄弱,而且产能也比较落后,要想达到新要求,难度可想而知。”省内一家焦化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吕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焦化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而环保部门要求企业执行新标准,且动辄就处罚,使目前经营本就困难的中小焦化企业雪上加霜。
除了资金的限制外,技术需求也成为众多高“污”产业难以逾越的门槛。新密市一耐材企业负责人就坦言,企业急于改造,但缺乏参照标准,迟迟不知应该如何去做。“企业情况不一,使用的燃烧物也不尽相同,如果让每个企业都自己做技术攻关,是不太现实的。”
焦化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据了解,目前国家对于焦化行业的排放有着较为严格和清晰的强制要求,但是相应的工艺技术改造方式,却未向企业提供。这也导致目前焦化行业没有一套用于推广的成熟技术成果,让焦化企业在改造时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
“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政府和企业,应取长补短而不是一刀切。”面对高“污”企业所遇到的问题,维创咨询分析师白先生表示,很多产业目前正面临脱胎换骨的改造,这时只靠行业自我调整费时费力,且容易助长投机。如果借助市场和政府的双向调整,则可以将这个阵痛过程大大缩短。
他举例,如电力企业,做环保改造时,国家会给予脱硫脱硝补贴。而焦化行业同样在做脱硫脱硝改造,政府也可以考虑让其享受到相关的补贴政策。再如有机肥和生态肥,是未来绿色肥料的发展趋势,面对推广瓶颈,可建设试点来推进其大规模生产。而像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在面对行业缺乏相应技术成果时,就可以组织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并给予补助与资金等。
“中国的工业化迈步过程太快,其间遗留了大量的环境问题需要解决。”他认为,对于高“污”治理来说,除了设置高压线,加强监督监管外,还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支持,并适当修建准入门槛。能发展的支持,不能发展的淘汰掉,将责任划分清楚,与企业通力合作起来。这样才能迅速和有效解决目前多个行业所面临的污染治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