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需要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1、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十二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需要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1、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跌宕起伏,总体上处于衰退和萧条状态。十三五期间有可能迎来温和复苏回升的世界经济。世界市场需求也可能回升。然而,世界经济依然充满变数,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状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各类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中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
2、转向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在过去3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10%,从2012年起增速正式告别8%的快速增长。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7%上下。这种速度在世界范围称为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其意义是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优化升级、增加人民福利留出空间。经济下行不是新常态,如果速度持续下行,不但中高速增长不能维持,还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因此在近期国家的宏观政策重点是稳增长,着力实体经济的止跌并回升。进入十三五后,国家宏观政策的重点需要转向调结构。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才是在十三五期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根本。
3、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中高端化
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的目标,除了在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推动三次产业结构水准进入中高端外,制造业的中高端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类型进入中高端,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化解过剩产能,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产能。二是各个产业采用新技术,包括信息化,互联网+,智能化+和绿色化等。三是高科技产品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改变高产值、低收益的状况。
4、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由于物质资源供给已经无法支撑十三五期间这么大规模的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到创新驱动。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创新要有国际视野,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在一些领域需要与发达国家进入同一创新起跑线,努力实现赶超,而在一些关键领域力争缩小差距,努力形成与发达国家较劲的竞争优势。
现阶段的创新不仅要市场导向,还要有科学新发现导向。转向创新驱动关键是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涉及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两者的有效衔接。需要培育两大创新体系的主体,前者的主体是大学和科学院,后者的主体是企业。将两者集成和衔接的主体是政府。三者协同发力就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显然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是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为实现十三五期间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需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其含义就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所说的,“现代经济把那些接近实际经济运行、容易接触新的商业创意的人,变成了主导从开发到应用的创新过程的研究者和实验者,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往往被他们召集过来提供技术支持。”
5、补“五化同步”的短板
中国特色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现代化。在近期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又增加了一个绿色化。这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五化同步”。
十三五期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补“五化同步的”的短板。着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三农现代化;二是大力度推进绿色化。
6、化解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风险
伴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再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的不断加大,经济运行中风险的滋长、转移和积聚将对十三五期间经济平稳运行产生新的风险,特别是产能过剩风险、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违约和倒闭引发的局部性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引发的风险,以及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地方偿债能力减弱的地方债务风险等等。再加上网络传播等原因会无限放大风险,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冲突。
需要构筑风险防范机制,保证国民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其途径包括: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以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合理的投资结构。关注产能过剩形成的行业风险,虚拟经济形成的局部性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分化引发的泡沫风险和财政收入放缓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地方融资平台增量债务,完善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诚信体系,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应该分步骤地逐步控制资产价格上涨,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宏观调控力度要精准。特别注意以民生改善化解社会矛盾。
7、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十三五”时期要以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为重点和主轴,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心还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改革的重要方向,一是进一步给市场放权,取消和下放应该由市场决定的行政审批权。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国企改革、民间投资及建立混合所有制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涉及市场治理体系、政府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重在破的话,现阶段的改革则要注重“立”: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主要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现阶段的改革则要注重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