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有分析称,产能过剩成中国经济“核威胁”。而近期房地产投资减速更让这个“核威胁&...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有分析称,产能过剩成中国经济“核威胁”。而近期房地产投资减速更让这个“核威胁”明显可见。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本文主要对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剩”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1.钢铁业。目前,中国钢铁业虽然面临严峻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国内企业的增产意愿仍然旺盛。据中联钢网统计,2014年,中国将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虽然与2013年新增加的7000万吨相比减少了约一半,但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据悉,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在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即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2.煤炭业。从2010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的经营困境一直未得到缓解。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24日,19家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的煤炭企业,有8家煤炭企业净利润亏损,有14家煤炭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煤气化预计上半年亏损3亿~3.3亿元;神火股份预计上半年亏损3.4亿~3.7亿元;而国投新集更是预计上半年亏损6.5亿元,同比下降594.50%。而对于亏损的原因,多家煤炭企业都提到,是由于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煤炭价格不断不跌造成的。2002年,中国原煤产量仅为15亿吨。2011年时,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5亿吨;2013年10月21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表示,“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万亿元,累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0多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39.6亿吨,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左右。
3.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中国政府认定的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之一。据中国的证券公司国泰君安证券统计,中国全境已有290条平板玻璃生产线,2014年预计还将新增42条。由于中国房地产行情萎靡不振,当前平板玻璃行业库存正快速膨胀。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出口来谋求生机。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4月,我国共出口平板玻璃17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1.4%,出口额增至了1.32亿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4倍。主要出口地为东南亚国家,隔热性能优良的高性能建筑玻璃似乎实现了出口增加。
4.水泥。我国水泥行业早在2003年就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当时立窑等落后产能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8%,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22%,主要任务是淘汰落后的立窑产能过剩。到2012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已达90%,在房地产业和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推动下,众多行业纷纷涌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积聚。从2013年年初开始,中国在建和拟建的生产线还有220条,熟料产能是2.8亿吨,折合水泥产能是4.5亿吨。如果这些生产线全部建成,水泥产能大概要达到35亿吨,而“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水泥需求量大约是22亿吨。如果在建、拟建线项目全部建成,按照需求和产量比例测算,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降低为62.9%。
5.电解铝。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实际生产电解铝2194万吨,过剩率超过30%,产能过剩甚至超过了钢铁行业。目前,我国铝价已经回到了25年前的12000元/吨左右,但当时电价仅0.1元多,人工成本和劳务材料等也大大低于当前,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电解铝企业账面几乎很难赢利。中国铝业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报显示,该公司当季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21.57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11.81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电解铝主要产品的价格下滑。据高盛测算,以现金成本计算,中国约有50%(合1100万~1200万吨)铝产能处在亏损状态,相当于全球总供应的25%左右。只有实际减产规模能够达到100万吨,铝价的中期前景才会转好。
6.船舶。《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这“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有过半船舶企业却是接近“零”接单。截至2013年三季度的1168万修正总吨接单量都集中在中国69家船舶企业中,其他80多家企业则均未斩获,有些甚至已经处于停工状态,且订单主要集中在大型船舶企业手中,中小船舶企业获得的订单少之又少,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即使大型船企,也避免不了亏损的结局。2001~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首超日本,2007年迎来历史性一刻,造船订单与世界造船霸主韩国只有0.3%之差。
7.光伏。2013年,天则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除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外,一些新兴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如太阳能电池产能过剩达95%。据悉,2010年,全球前五位的太阳能组建供应商来自中国的企业就占到了4位。
8.风电。天则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风电设备产能利用低于60%。与光伏产业类似,风电设备同样经历着“过山车”。前几年,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众多企业一窝蜂地进入风电制造行业,从2011年开始,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年均增长率开始出现负增长,突然的“刹车”使国内风电设备40%以 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业内人士称,现在风电行业是全面亏损,做得越多,亏得越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的话,整个产业都会崩溃。而盲目的跟风令企业无暇 东顾,耽误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时间与投入。以海上风电为例,跟国外的海上风电相比,我国在海上风机的制造方面缺乏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有15家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做5~6兆瓦风机的研发工作,其中有5、6家已经生产出样机,并实现装机,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研发阶段。在这些企业中,真正用自主技术来进行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还是依赖国外的技术。这也是其他产能过剩产业的通病。
9.石化产业。目 前,国内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普遍,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情况严重,“十二五”后两年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称,除少量的有机 产品和专用化学品外,从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到炼油以及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部分化工新材料,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初步估 算,产能过剩行业销售收入合计占全国石化、化工行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而在2008年以前,仅有甲醇、聚氯乙烯等少量的行业产能过剩。而目前,各行业仍有大量在建产能,预计2014、2013年将陆续投产。石化联合会预测,炼油、尿素、磷肥、聚氯乙烯、纯碱、电石等行业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产能过剩更加严重;氟化氢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54%,比2013年有所提高,但产能仍处于极度过剩状态;PTA、甲醇、烧碱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产能过剩仍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