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境外媒体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7.5%的GDP增长下限及本周发布的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对中国经济走势及能否实现预定目标展开热议:政策重点将转向稳增长美国《彭博商业周刊》7
境外媒体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7.5%的GDP增长下限及本周发布的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对中国经济走势及能否实现预定目标展开热议:
政策重点将转向稳增长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7月23日报道:据中国新闻机构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底线是7%,这意味着,如果有必要,政府将出手支持经济扩张。巴莱克资本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说:“这些报道证实,政府认为今年可接受的增速在7%至7.5%之间。随着经济增速降至7.5%以下,政府政策的重点正在转移到稳增长上。”
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23日报道:李克强总理明确承诺将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他说:“中国经济增速底线是7%,低于7%这个底线是不允许的。”他的言论意味着北京政策的重大转向。
打造经济升级版决心坚定 路透社7月24日报道:中国经济增速逼近合理区间下限,并未动摇本届政府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决心。当房地产和汽车等传统消费热点相继遭遇资源环境瓶颈后,信息消费有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扩内需和调结构的新法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依靠转型升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信息消费这一发展方向是对的,趋势也是如此,但是还难以和房地产和汽车媲美,后两者毕竟上下游延伸较长,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也更大。
或出台适度促增长的举措 英国《金融时报》7月23日报道:中国公布了一些旨在提振低迷经济的措施,这是迄今最强烈的信号,表明领导层对经济放缓感到担忧,同时也凸显出中国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出现转变。这个“微刺激方案”尽管规模有限,但可能预示着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以提振经济增长。
制造业数据加大就业压力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7月24日报道:本月中国制造业跌至11个月来的最低点,这一令人失望的表现使中国领导人在扭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加深的经济减缓方面面临压力。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说,这个指数的下降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增加了实行另外的调整措施——稳定增长的需要。”
经济放缓连锁反应被夸大 英国《金融时报》7月23日报道:专家表示,贸易量减少和投资规模下降是北京追求更平衡增长方式的一部分,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连锁反应肯定会引发外界担忧。中国增长放缓和再平衡可能令一些人遭受损失,但其效果不应被夸大。即便中国经济如今减速,对全球需求增长的贡献仍超过其他任何经济体。经济学者几乎均认为,无迹象表明,中国会步美欧后尘成为全球经济危机的第三个主角。
放松利率管制迈出金融改革步伐 中国央行19日宣布,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七折利率下限,人民币实现单边利率市场化。
路透社7月19日报道:中国央行19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昭示新一届政府在推进金融改革方面的决心;贷款利率的全面松绑也给中国各类型的金融机构更多的议价空间,利率市场化迈出实质一步。这说明本届政府对流动性的调控思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是被动回收或投放流动性,现在是更依靠市场化的方式主动调节流动性。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9日报道:此举迈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同时表明了中国新领导层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