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10月17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廊坊三河的晶龙集团燕郊工业园。园区内红色的厂房并排林立,绿植点缀其间,一派生机。洁净的车间内机器轰鸣,所有硅片线切机都在满负荷生产,一根根硅棒经过线切机切割,变成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硅片,硅片经过清洗、检测,被快速封装发货……
在光伏市场寒冬中,很多太阳能企业都陷入亏损、裁员、停工、倒闭的境地,而在这里却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这里怎能一枝独秀?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成本一压再压的情况下,他们硬是提出第四季度硅片制造成本必须要再降6分钱。一个光伏产业巨头,为什么一定要挤出常人眼里微不足道的6分钱呢?他们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把硅片制造成本降下来呢?“截至9月份,晶龙燕郊工业园实现营业利润2647万元,在市场寒冬中不赔反赚,这都要归功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切片业务。”一口浓重宁晋口音的晶龙集团副总经理、晶伟公司总经理范玉红解开了我们的疑惑。“当业内还在用105-110微米的钢线时,晶龙已经推广使用了100微米钢线,这使晶龙切片生产环节出片率高、质量好,每公斤硅棒总能比别人多切出二三片硅片。拿现在一片8英寸的硅片8元计算,多出二三片,就能多挣一二十元,单片已经比业内降低成本3毛多钱。”范玉红告诉记者,目前8英寸单片单晶硅片价格从2011年初的30多元猛跌到了现在的8元,很多企业生产一片单晶硅片甚至还会赔几毛钱。于是,天津环欧、锦州阳光等自己有线切机的大企业纷纷把切片业务交给生产成本更低的晶龙。可以这样说,技术更胜一筹的晶龙在硅片代加工业务上为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市场寒冬仍在持续。7月份晶龙代加工一片单晶硅片还能赚2毛多钱,但现在只能赚七八分钱。要想在几乎没有利润的市场生存下来,成本必须再降6分钱!以8英寸月产量600多万片计算,能挤出40多万元的利润!
硅片制造成本要再降6分钱,这几乎达到了成本的极限,如何再挤出降低空间呢?
范玉红下达了死命令:“要严抓细管、深挖潜力、想方设法增效益,从耗材、管理等各环节几厘钱几厘钱地挤出来!”
切片耗材的关键环节在于切割硅棒使用的钢线、砂浆、切削液。谁的钢线越细,砂浆越细,出片率就越高。“我们计划将切割一刀所用的钢线再减少10公里,研发新的断线保片技术,挤出3分钱的成本空间。”燕郊工业园区晶伟公司副总经理、线切部部长刘巍说。“成本降低一点,其技术创新的难度将加大5倍,乃至10倍。”刘巍说,仅研发100微米钢线的时候,一次工艺不匹配,就会造成3万元的损失,期间摸索试验至少几十次。“没有科技创新的干劲,是很难领先别人一步的。现在我们已研发出了90微米钢线切割工艺。”
砂浆、切削液的回收利用也将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刘巍说,他们将旧砂浆回收、提炼、再利用,利用率高达50%,一吨就能节省开支3000多元。切削液也加大了回收力度,一吨节省开支4000多元。种种技术创新的积累,能再挤出几分钱的成本空间。“我们的生产管理也非常严格,哪怕是车间做记录用的一根笔芯都要完全用尽才能以旧换新。”太阳能硅片加工四车间的90后工人张哲边忙碌边告诉记者,晶龙各生产环节都有流程控制,杜绝浪费,车间主任、助理、班组长上报材料的领用量和实用量,每个月对耗材控制进行评比。“真的是几厘钱几厘钱地在降低生产成本了!”“未来光伏行业将重新洗牌,谁能挺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大浪淘沙,晶龙一定能活下来。”范玉红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