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德、万兴等企业分别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来铸铝项目成功引进泰山学者、省级创新团队;九羊、汇金、固德、银河、科虹等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如今,人才能量在莱城区日益凸显,呈现出了百“才”齐放、百“企”争鸣的新局面,“人才战略”这一杠杆,正撬动全区经济跨越崛起。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6月份,莱城区103个大项目中,奔速电梯、泰来铸铝、铜铟镓硒太阳电池、高性能碳化硅等42个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284亿元,分别占总数的41%和44%,高层人才为企业注入了强劲发展核力。截至目前,莱城区共引进各类人才98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7人。分别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
吸引留住人才政策是关键。莱城区不断加大“纳才引智”力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从细节上消除其后顾之忧,确保留住人才,提高莱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出台的《莱城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中,莱城区重点实施“115人才引进工程”,即利用5年时间,引进扶持各类符合自我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1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硕士研究生及“211”、“985”等高校毕业生500名。《规定》明确了对引进的高层人才可享受100-300万元创业启动扶持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研发场所、税收减免、立项扶持、融资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加强考核管理,优先提拔使用。区里统一建设专家公寓楼免费使用,服务期满后奖励给个人,并发放月度生活补贴:根据人才分类,最高可享受200平方米的住房和每月2万元的生活补贴。同时妥善安置引进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及子女,并享受用人单位的其他各项待遇。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股”。把人才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效益最大的投资,莱城区不断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为人才引进、培养和重大人才项目等提供资金保障。针对省级学科及技术领域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研究生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在莱城区工作期间获得省级科技奖励并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奖励20万元。实施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活动,重奖在项目研发、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人才,去年以来,共评选出2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90余名科技人才受到了表彰奖励。目前全区6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多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66项,科技活动人员达4000人。
高层人才提速产业集群。一名海归带起百亿产业。泰来铸铝项目的投资人张炳荣作为荣获“泰山学者”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的莱芜第一人,他舍弃多年在意大利菲亚特总部努力打拼的大好前景,还有奇瑞总部高薪聘请的职位,携自己的科研成果选择了到莱城区创业。“选择到莱城区创业发展,是因为这里的党政部门高度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既有优惠完善的投资政策,还有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的快速兴起,让我具备了一系列可靠的创业条件。”随张炳荣引进到莱城工业区的是一大批人才研发团队,他将带领这支科研队伍培育打造汽车零部件加工业的人才高地,为汽车发动机生产铝合金零部件的同时,还研发和制造铸造模具和铸造设备,项目总投资达8亿元人民币,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2亿人民币。“追随”张炳荣从济南落户莱芜的锦尔泰公司,三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二期扩建达到20个亿。董事长张庆成说,国内铝合金铸件产业才刚刚起步,全国一万亿元的市场,一个企业产值做到100亿元也不算大。锦尔泰公司虽在建设之中,但已有了大量的订单,其中包括出口宝马轿车的铝合金水泵盖、出口三菱的汽车水泵以及来自美国水星、德国奔驰的订单。有张炳荣以及其他骨干企业的支撑,莱芜汽车零部件加工基础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5年内可创造出过百亿元的产值。
高端人才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智慧宝藏”。盛德泰公司与江南大学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设立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成立了重点实验室,研发出姜饮料、姜味休闲食品等12个系列产品,其中3个产品系列和工艺填补国内空白。万兴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万兴重点实验室,有关专家定期到企业进行科研攻关,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科研实力。九羊集团高度重视科研创新,投资20亿元实现了优特钢项目、中宽带钢项目及TRT发电项目优化升级。固德化工积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2009年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来,累计开发新产品30多个,蒽油加氢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实现了产值利润逐年翻番。汇金公司加大与山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力度,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形成了一名博士生导师领衔,两名博士、四名硕士、七名本科生辅佐的技术研发团队,联合成功研发了碳化硅陶瓷项目,现已开发出4大系列、10余种碳化硅陶瓷新产品,其中包括两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公司预计2016年产能将达到2000吨,年产值3.5亿元、利税1.2亿元,建成国内碳化硅陶瓷无论产量还是质量均领先的高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