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份以来,关于部分地区出现“电荒”的报道接连见诸报端。随着时间推移,媒体报道的遭遇“电荒”的省份数量也呈扩大趋势。为何今年“电荒”会再次集中爆发?现实原因:高耗能产品产量激增通过...
4月份以来,关于部分地区出现“电荒”的报道接连见诸报端。随着时间推移,媒体报道的遭遇“电荒”的省份数量也呈扩大趋势。为何今年“电荒”会再次集中爆发?
现实原因:高耗能产品产量激增
通过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引发当前“电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分别是高耗能产品产量持续较快增长、多年积累的煤电矛盾以及今年春天煤价未出现明显回调。
首先,今年以来高耗能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是引发当前“电荒”的表面原因,也是现实原因。
一方面去年下半年的节能减排抑制了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释放,另一方面,“十二五”开局之年发展经济的冲动带动钢材、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今年以来,这些高耗能、高耗电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份,粗钢、焦炭、水泥、精炼铜以及原铝产量分别为16991万吨、10069万吨、36985万吨、127万吨和40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0%、13.3%、29.8%、23.7%和7.4%。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同期产量增幅相比,除了焦炭和原铝产量增幅分别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之外,粗钢、水泥和精炼铜产量增幅分别上升0.4个百分点、20.6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
在这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带动下,今年1~3月,全社会用电量和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分别达到10911亿千瓦时和10651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12.7%和13.4%。另外,据测算,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57小时,与去年同期平均452小时的利用水平相比,增长1.1%。一方面高耗能产品产量和用电量快速增长,要求火电企业努力发电来满足用电需求;另一方面,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弱,部分发电企业甚至是发得越多,亏得越多,从而导致发电积极性不足。这种情况下,电荒可谓一触即发。
深度原因:煤电矛盾愈益凸显
其次,多年以来积累的煤电矛盾则是引发当前“电荒”的深层次原因。
虽然今年以来用电量和发电量双双快速增长,但是,当前发电设备利用水平尚未达到顶峰。按照3月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测算的今年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484亿千瓦时,这与2003~2006年的火电设备利用水平相比,尚有一定距离,2003~2006年,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达到了5767小时、5991小时、5865小时和5633小时。也就是说,当前火电装机尚没有实现充分利用,火电发电量尚有一定增长空间。即使是“电荒”给人感觉最为严重的浙江和湖南两省,3月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也分别仅有459小时和450小时,前者小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小时,后者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小时,很明显,这些地区的火电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这些地区的“电荒”不是发电装机容量不足,不是真正的电荒,而是另有原因。
此外,目前媒体报道的遭遇电荒的省份中,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江西等是主要的煤炭调入区,河南、湖南、四川、安徽煤炭供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而山西、陕西则是重要的煤炭调出区。煤炭调入区同时出现“电荒”和火电设备利用不充分可以将其归咎于缺煤,但是,煤炭能够自己自足的省份,甚至是山西、陕西等主要煤炭调出区也同时出现“电荒”和火电设备利用不充分,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缺煤了。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近年来持续存在的煤电矛盾。近年来,煤炭价格,尤其是市场煤价格持续上涨,而电价调整却迟迟不能及时跟进,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弱,部分发电企业是发得越多,亏得越多,发电积极性不强。
再次,今年春天煤价没有出现明显回调,面对持续高企的成本压力,火电企业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这是当前“电荒”的导火索。2007年以来,每年冬季用煤高峰过后,第二年2、3月份动力煤价格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据测算,2007~2010年每年2、3月份,素有国内动力煤市场风向标的秦皇岛港6000大卡大同优混煤平仓价每吨分别累计回调20元、30元、35元和115元,回调幅度分别为3.9%、4.5%、5.6%和13.7%,而今年2、3月份,秦皇岛港动力煤价格基本上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虽然进入去年12月份之后,以秦皇岛港为代表的沿海动力煤价格就进入了回调通道,但是回调速度非常缓慢,回调幅度总体较小。截至今年1月末,秦皇岛港6000大卡大同优混煤平仓价仅由去年11月末最高时的860元/吨,回落至825元/吨,每吨累计回调35元,回调幅度仅有4.1%,今年3月份,秦皇岛6000大卡大同优混动力煤平仓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14%。由于今年2、3月份动力煤价格没有再像往年一样出现有规律的季节性回调,火电企业降低成本的希望落空,发电积极性受挫,这直接引发了今年以来持续的关于煤电矛盾的讨论,也为当前的“电荒”埋下了导火索。
以上第一条是需求侧的原因,第二条和第三条则都涉及到煤电矛盾。虽然,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煤炭资源整合,今年以来煤炭进口大幅下滑以及电源区域布局不协调等也与当前的“电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些也都是导致煤电矛盾愈发尖锐的重要原因,都可以归结到以上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因此,导致当前“电荒”的原因简单地可以概括为需求旺盛和煤电矛盾两个方面。此外,电力行业抓住机会,为自己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前“电荒”的声音。
进行有序用电管理
需求旺盛是导致当前“电荒”的现实原因,而煤电矛盾则是根本原因。正因如此,短期来看,想要较好地应对“电荒”最好是从控制需求入手,抑制高耗能产品产量和电力需求过快增长。而长期来看,想要从根本上避免未来电荒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还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使电力需求,尤其是火电需求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尽快解决煤电矛盾。
短期来看,为了抑制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继去年年末出台,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之外,今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下发了《有序用电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5月1日开始实施。《办法》要求省级电网企业等相关单位确定年度有序用电调控指标,并分解下达各地市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各地市电力运行主管部门组织指导电网企业,根据调控指标编制本地区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并且方案要定用户、定负荷、定线路;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汇总各地市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本地区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国家发改委备案。《办法》还要求,各地在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时,原则上应重点限制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景观照明和亮化工程以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在进行有序用电管理的情况下,之前部分出现用电紧张苗头的地区,势必会通过对部分高耗能产业进行一定限制来适当降低当地用电水平,最终使今年用电高峰实现平稳过渡。
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
长期来看,想要避免“电荒”再次发生,还是要同时从转方式、调结构和解决煤电矛盾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事实上,近年来,中央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路线方针从未动摇,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十二五”将继续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尽管如此,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电荒,未来转方式、调结构还应该着力加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协调性。为了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更大空间,中央政府制定的“十二五”年均经济发展速度只有7%,而各个省、市、自治区上报的“十二五”GDP增长目标大多都在10%以上,部分省份甚至是全国增长速度的两倍。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央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决心再大,也无法抵挡地方追求GDP高增长的冲动。最终的结果还会是,基础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增长,高耗能产品产量快速释放,能源需求不断攀升。为此,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在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制定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单独将GDP作为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切实转变唯GDP论的执政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将执政重点更多地转移到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以及提高人民福祉上来。
二是继续加快发展新能源,降低火电在电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之所以局部地区电荒屡有出现,这与我国电源结构的不合理关系重大。今年1~3月,火电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比重达到了84.6%,水电所占比重为10.7%,核电、风电等占发电量的比重合计只有不到5%。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在地域上严重失衡,大量的煤炭资源分布在西北地区,而经济发展最快,电力需求最多的则是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许多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中东部的火电厂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缺煤状况,从而使电力供应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局部的电荒发生。因此,未来应该加快发展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降低火电在电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考虑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和规模化利用,在努力提高安全水平的情况下,未来尤其应该继续加快核电的开发利用。
其次,必须要加快解决当前日益尖锐的煤电矛盾。
前面所谈到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减缓能源消耗速度,发展新能源等等只能是应对电荒的治标之策。因为,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想要从根本上避免电荒,未来必须要加快解决煤电矛盾。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1145亿吨、20亿吨以及2.46万亿立方米。如果将煤炭和天然气折算成油当量,分别大约相当于572亿吨油当量和22亿吨油当量,据此测算,煤炭占传统化石能源储量的比重高达93%以上。目前煤电占我国电力供应的比重高达80%以上,即使未来这一比重有所降低,受资源禀赋影响,煤电在电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也很难动摇。
目前的煤电矛盾,大家都已经有目共睹,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煤炭价格实行了市场化,且价格在不断上扬,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而电价却仍然实行政府定价,且电价不能随着煤炭价格及时调整,发电企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弱。因此,煤电矛盾通俗的讲就是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的利益分配出现了严重失衡,解决煤电矛盾就是要重新平衡两大行业之间的利益分配。
面对不断上涨的煤炭价格,许多相关人士提出的解决煤电矛盾的办法便是上调电价,实行煤电联动。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平衡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利益分配的办法之一,但是笔者始终认为,这不是最佳办法。这种调整是在煤炭行业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利益得到了增加,其实这并不是实现了帕累托改进,而是以损害普通消费者利益为前提的。而且很多时候,政府出于控制通胀等宏观调控目的,也不能及时上调电价。因此,由于种种原因,电价想要随着煤价上涨而及时调整面临不少困难,更不用说电价完全市场化了。
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禀赋以及当前煤炭、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一方面,未来煤电在电力供应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改变,另一方面,未来煤炭价格可能会长期看涨。因此,在煤炭市场化不可倒退的情况下,如果不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那么,大力推动煤电一体化或许是解决目前煤电矛盾的手段之一。这样能够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使利益在煤炭和电力行业中重新分配。
实现煤电一体化可以有多种路径选择,可以是煤炭和电力企业互向对方领域延伸;也可以是现有煤炭和电力企业直接整合为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还可以是现有煤炭和电力企业可以交叉持股。但是,在煤炭与电力强弱明显的情况下,要实现煤电一体化,多数情况下可能都需要政府加以推动。
来源:中国工业报